高延春

作品数:50被引量:9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军转民》《江西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高校后勤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规划基金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延安时期毛泽东劳动幸福观探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63-68,共6页高延春 胡欣悦 
陕西省社会科学专项基金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研究”(2022YA04);延安大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院研究项目“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研究”(ZMZ2205);延安大学“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的人民幸福观研究”(2022YDZX25)。
劳动创造人的生活,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利益。劳动幸福是人们通过劳动以满足人的需要并体现人的价值而感受的愉悦感和快乐感。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以大生产运动为中心的劳动幸福观。其中,劳动尊严是劳...
关键词:延安时期 毛泽东 劳动幸福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视野下人的幸福及其实现路径
《品位·经典》2024年第13期28-30,71,共4页代萍毓 高延春 
陕西省2022年社会科学专项基金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研究”(2022YA04)。
幸福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定义。人们从未停止追求幸福的脚步。进入新时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强烈。在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视野下,研究人的幸福及实践路径,可以深刻认识到人之为人实现幸福的基础...
关键词:人的本质 人的需要 类本质 社会关系 人的幸福 
劳动教育中培育文化自信的后勤实施路径——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
《高校后勤研究》2024年第S01期33-35,共3页高延春 
2022年重庆邮电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后勤劳动教育践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JG22251)
后勤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在“三全育人”要求背景下融入学校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资源,利用大学食堂专门开发劳动教育项目,挖掘并传播时令节气和美食符号中的文...
关键词:劳动教育 传统文化 美食符号 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百年经验论析
《中国军转民》2023年第16期20-21,共2页李倩 高延春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延安精神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专项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研究”(2022YA04)。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百年历史,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人民谋幸福的百年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 为人民谋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多重逻辑被引量:3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12-18,共7页高延春 周雪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研究”(19JJD710014);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研究”(18A13)。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它具有理论、文化、历史和现实的多重逻辑。马克思主义批判劳动异化导致工人的不幸处境,找到实现人类幸福的物质力量和领导力量,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理论逻辑;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 人民幸福 多重逻辑 
习近平幸福观的人学透析被引量:4
《湖南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15-21,共7页高延春 
2019年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研究”(编号:19JJD710014);陕西省2018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研究”(编号:18A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幸福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形成具有新时代风貌的幸福观。从马克思人学视角来看,习近平幸福观蕴含着丰富的人学基础,具体表现为:以现实的人为幸福前提,坚持人民是历史和幸福的创造者,牢记为人民...
关键词:马克思人学观 习近平幸福观 美好生活 劳动 奋斗 
大爱精神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24-27,共4页高延春 
四川省教育厅项目"抗震救灾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13A083)"的最终成果;延安大学思政教育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汶川抗震救灾充分彰显出大爱精神,它具体体现为人本精神、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开放精神。它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在目标、内涵和实践上具有高度统一性,可以把大爱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社会主义的培育当中。为此,强化理论教育,...
关键词:大爱精神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四个意识”引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被引量:2
《时代教育》2017年第13期59-59,共1页高延春 杨丙蓉 
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媒体传播机制下大学生价值观引导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K2016-21)阶段性研究成果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在移动互联网大势兴起,舆论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四个意识”为引领,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内容和方法,把握时代特...
关键词:四个意识 高校 思政工作 
依托红色资源 创新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被引量:1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119-121,共3页高延春 张瑛 
陕西省教育规划办项目"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SGH140585);教育部"择优推广计划-利用延安红色资源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方法"子项目
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延安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实践,应积极把延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面。
关键词:延安红色文化资源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人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关键被引量:3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6年第3期220-222,共3页高延春 
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陕西省2013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需要理论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SXTS04;13A083
积极培育和践行以"三个倡导"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为视角,探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关键,以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人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