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清

作品数:10被引量:2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惠州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合法性问题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审美活动后现代语境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惠州学院学报》《文艺争鸣》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我院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惠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14-19,共6页杨小清 
为把我院建设成为师生员工成功成才、兴业创业、教师乐教安教、学生乐学安学的和谐校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德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
关键词: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以德治校 民主治校 依法治校 
审美权力假设与“国家美学”问题被引量:9
《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205-206,共2页杨小清 何风雨 
关键词:审美文化 美学研究 国家发展 权力 文化社会学 社会性特征 后现代语境 社会控制 
壳牌效应与惠州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惠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56-59,共4页杨小清 
中海壳牌落户惠州,不仅是惠州了解认识世界的窗口,同时还是惠州直接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桥梁。中海壳牌效应引发了惠州经济和文化方式的改造,惠州文化的区域性、地方性及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会随着壳牌在惠州的发展得到更好的体...
关键词:中海壳牌 惠州文化 现代方案 可持续发展 
学话与对话:新时期文论的双重回应与展望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01年第3期36-41,共6页杨小清 
新时期文论在“内向型”百家争鸣中实绩不少,而面对“全球化”、“外向型”方面的百家争鸣则不够。通过文学“定义”世界的方式、“对话”概念的学理分析与中华近代文化发展的简要回顾,本文强调,在“文明冲突论”背景下,“对话”必...
关键词:中国文论 民族话语 文学 对话 新时期 学理分析 百家争鸣 必然 中华 近代文化 
“非客观性”艺术形态学的理解与分类问题被引量:1
《文艺研究》2001年第4期41-47,共7页杨小清 
本文运用马克思的“人化”理论并通过“意义性”、“观照性”、“虚化性”等概念,一方面指出传统艺术分类理论“非整体性”、“非连续性”的缺点,另一方面把艺术形态学的本体理解定位为主观性“生命形式”,并由此展开“非客观性”艺...
关键词:“非客观性” 艺术形态学 “人化”理论 艺术分类理论 “生命形式” 卡冈 马克思 苏珊·朗格 
跨文化比较的意识与方法——对宗白华美学建构的一点思考被引量:2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50-54,66,共6页杨小清 
分析宗白华美学体系建构中的跨文化比较的意识和方法。宗白华尽管很少直接言及这一方法本身 ,但实际运用却相当自觉 ;更重要的是宗白华对平等对话立场的坚持。这一立场既不是“西方中心主义”的 ,也不是“东方主义”的 ,而是中西不同文...
关键词:宗白华 美学建构 立场 自觉 “东方主义” 阐释 内美 跨文化比较 意识 平等对话 
走向“文化”的文学话语权──“审美权力假设及其合法性问题”续论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00年第5期40-43,共4页杨小清 
关键词:文学话语 文艺学研究 审美 文化研究 中文系 思想资源 走向 权力 合法性 规则 
审美权力假设与理解的合法性问题被引量:9
《文艺争鸣》2000年第4期50-53,共4页杨小清 
关键词:审美权力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审美权力合法性 审美活动 
艺术“虚拟原则”与艺术魅力空间化的证明
《文艺争鸣》2000年第1期30-33,共4页杨小清 
关键词:艺术 虚拟原则 艺术感染力 艺术技巧 艺术审美 
文学写作中的“虚拟原则”及其教学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年第5期43-46,共4页杨小清 
文学写作教学的困难往往在于人们只看到作家的艺术成品,而看不见一部作品在作家心中孕育的情况。在许多情况下,多数教科书使用一些含混不清的术语,并企图传授给初学者。然而,一部优秀作品的魅力和感染力,作家究竟如何将其构成,这...
关键词:文学写作 虚拟 客观化 实形式 圆周运动 主观性 写作教学 主观化 心智 蒲松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