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作品数:21被引量:10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针灸穴位艾灸中医药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河北医科大学学报》《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药》《中医药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针灸改善突触可塑性的效应与机制
《针灸临床杂志》2025年第2期107-111,共5页曹玉洁 张宁 王强 王渊 乔海法 杨晓航 刘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2074567;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编号:2021TD-47;咸阳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编号:L2023-ZDKJ-CYJQ-SF-004;咸阳市科技创新人才项目,编号:L2023-CXNL-CXRC-009。
突触可塑性是神经元突触形态、结构发生特异性改变的现象,是学习和记忆的生理基础,也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针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突触可塑性,是针灸防治疾病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相关研究不断积累和丰富,针灸促进突触...
关键词:针灸 突触可塑性 长时程增强 长时程抑制 
脑神经环路常用技术及其在针灸领域应用研究
《针灸临床杂志》2024年第11期6-12,共7页梁越 张宁 赵耀 吕沛然 谢璐霜 刘奇 乔海法 余曙光 赵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2205297、82205284、82074567;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编号:2022JQ-942、2022JQ-890。
神经环路对大脑的信息传递与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脑内神经环路异常是很多脑疾病临床表型的核心基础,探索神经环路对于预防与治愈脑疾病意义重大。如何能高效观测(即具有高时间、空间和细胞类型分辨率)神经环路是神经科学研究中一...
关键词:神经环路 光遗传学 化学遗传学 钙成像-光纤记录技术 
新型针灸器具的研发与应用概况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年第10期5410-5413,共4页张宁 张朴 种文强 吕沛然 乔海法 刘力 杨晓航 刘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2205284);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创新暨“秦药”开发重点科学研究项目(No.2021-04-22-008);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22JQ-890);咸阳市科技创新人才(No.L2023-CXNL-CXRC-009);咸阳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No.L2023-ZDKJ-CYJQ-SF-004)。
新型针灸器具的研发是推动针灸学科不断前进的源泉和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结合先进的生物材料、信息技术制造,传统针灸器具的外观、材质、功能得到明显改进。新型针具(磁极针、新型火针、针灸传感针、纳米药物输送针灸针)、新...
关键词:针刺 器具 艾灸 研究进展 针具 创新 改进 
针灸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突触可塑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针灸临床杂志》2024年第4期100-104,共5页赵耀 梅书雅 雷露 刘奇 张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2074567、82205284;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编号:2022JQ-89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记忆、认知及情感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记忆和认知功能的改善离不开神经元突触可塑性为特点。近年来,针灸调控AD突触可塑性、提高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善AD记忆和认知障碍的机理研究取得一定...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突触可塑性 针刺 艾灸 
中医治疗炎症性肠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中医药学报》2024年第2期116-120,F0003,共6页雷露 吕沛然 张宁 梁越 赵耀 赵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205297);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2JQ-94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疾病,是直肠癌的高发因素之一,且国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临床治疗IBD以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为主,具有一定局限性,治疗手段亟待提升,而中医在改善体质、预防复发、减少副作用等方面独具优势...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机制 中医药 研究进展 
针灸防治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被引量:4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145-149,共5页何轶帆 唐娅妮 崔艺敏 张宁 吕沛然 邢文文 刘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74567,81704186);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7JQ8020);陕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项目(2019-YL09)。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缺血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而引起的以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情感障碍等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发生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症,同时是目前唯一有可能预防的痴呆类型。虽然目前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但研...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针灸 综述 
脂质代谢紊乱与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年第10期48-52,共5页赵耀 张宁 刘奇 梁越 雷露 赵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205284);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2JQ-890,2022JM-588)。
脂质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含量仅次于脂肪组织,作为主要的大分子成分,其稳态的破坏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生的关键病理机制之一。与AD最密切相关的脂质主要包括胆固醇、脂肪酸、甘油磷脂...
关键词:脂质代谢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基于“肺合大肠”理论探讨针灸调控肠道菌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被引量:2
《针灸临床杂志》2023年第8期1-5,共5页张朴 张宁 赵娴 刘奇 吕沛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2205297;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编号:2022JQ-942;陕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科研基金,编号:303-1710232002。
“肺合大肠”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阐述了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生理上相互作用和经络上相互络属的表里关系。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发生紊乱时,会出现多种炎性反应,免疫系统遭到抑制,出现肺部疾患。针灸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
关键词:针灸 肺合大肠 肠道菌群 呼吸系统疾病 理论探讨 
穴位敏化研究探析被引量:6
《针灸临床杂志》2023年第7期6-10,共5页崔艺敏 唐娅妮 何轶帆 张宁 乔海法 杨晓航 刘力 刘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2074567;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22SF-034;陕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编号:2019-YL09。
穴位敏化是穴位由“静息态”到“激活态”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穴位及其周围发生感觉敏感性和功能状态的改变。因此,穴位敏化的类型包括形态变化及功能状态变化,通过相应的检测手段可以进行敏化穴位的探查。穴位敏化的临床应用和...
关键词:针灸 穴位敏化 探析 
蓝斑核与学习记忆被引量:1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3年第5期617-620,F0003,共5页梅书雅 张宁(综述) 刘奇 乔海法(审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456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2205284);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22JQ-890)。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蓝斑核(locus coeruleus,LC)是位于脑干的一个神经核团,其功能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LC在学习和记忆的形成、发展、储存、巩固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从学习与记忆概述、LC的结构与功能...
关键词:蓝斑 学习记忆 认知障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