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秀丽

作品数:7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词源话语标记VP网络语言话轮转换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咸阳师范学院学报》《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语文学刊》《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东北方言“了”中缀的词法和语义特征——以吉林方言的四字格为例被引量:1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92-95,共4页尹秀丽 
考察吉林方言里的"了"中缀四字格,概括出东北方言中该类词的词法和语义特征。词法方面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词根和补语中间加了;第二,词根和后缀中间加了;第三,双音节词拆开后中间加了。通过添加"了"中缀可以使说话者的声音变得嘹...
关键词:东北方言 “了”中缀 词法 语义特征 
释“丹襜”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年第7期150-152,共3页尹秀丽 
"丹襜"一词见于唐五代时期的墓志中,前人并没有作详细的解释。在这里从词源角度对"丹襜"的词义进行考证,认为"襜"通"幨","丹襜"和《全唐诗》中常见的"彤襜"意思相同,都指赤色的车帷。
关键词:丹襜 词源 释义 
“没事(儿)”的语法化被引量:2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27-30,共4页尹秀丽 
"没事(儿)"不仅是具有直观意义的动宾结构,而且逐渐语法化为具有应答功能的话语标记,在现代汉语口语中被普遍使用,在会话结构中也起话轮转换、话轮维护、话轮终止等作用。
关键词:没事(儿) 引申义 话语标记 应答 话轮转换 
关中地区的“馍”和“麻食”被引量:2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71-74,共4页尹秀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XYY003)
关中地区传统上主要以面食为主,"馍"和"麻食"便是其中的两种。""是"馍"的异体字。"麻食"一词出现较晚,很多辞书里也没有对其解释。从考察词源的角度来看,"麻食"可能是""的讹字;从语言的接触来看,"麻食"也可能是回族经堂语中保留的...
关键词:词源 回族经堂语 语言接触 民俗文化 关中饮食 
网络语言“给跪了”的形成机制被引量:3
《语文学刊》2016年第16期37-38,共2页尹秀丽 
根据对"给"的词性和基本用法的演变分析,认为网络用语"给跪了"符合现代汉语基本的语法结构系统,是口语化的"给VP"结构的很好体现。从句法结构和功能上来看,"给跪"和一般的"给VP"结构一样,可以受副词修饰,也可以加动态助词"了"表示动作...
关键词:给VP 网络语言 给跪了 
基于会话含意理论分析欧·亨利短篇小说——以《麦琪的礼物》为例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6年第5期25-,共1页尹秀丽 
从语用学角度对欧·亨利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中的人物会话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根据会话含意理论能帮助我们理解小说主人公希望传递的真正意思,从而把握小说中人物性格,以及欧亨利短篇小说的会话特色。语用学的发展,给文学作品的分析...
关键词:欧·亨利 会话含意理论 小说主人公 语用学角度 情节安排 人物语言 人物性格 文学作品 说话人 格赖斯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半生缘》的隐喻
《长江丛刊》2016年第14期55-55,共1页尹秀丽 
隐喻映射是Lakoff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式的一个类型,对于张爱玲的作品,我们总能体会到文本中渗透的苍凉的美感,从认知角度分析《半生缘》中的隐喻,便可以看出这部小说是作者自己爱情生活的缩影。
关键词:张爱玲 《半生缘》 隐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