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博

作品数:20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沧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唐代百戏唐诗舞马球类运动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科技资讯》《沧州师范学院学报》《神州》《文学遗产》更多>>
所获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唐代百戏演出中的“因声度词”
《乐府学》2024年第2期149-165,共17页于海博 蔡淼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唐代百戏研究”(23FZWA008)的阶段性成果
唐代百戏演出中的“因声度词”现象系客观存在,其“声”“词”都是百戏高度繁荣的产物。具体包括以百戏为本事而辞、曲同名,以百戏为本事而辞、曲异名,以百戏为描写对象辞曲同名但本事另有缘由等三种不同情况。该现象主要出现在宫廷节...
关键词:唐代 百戏 因声度词 
杂技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刍议
《杂技与魔术》2023年第6期49-50,共2页于海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杂技教育主要以中等职业教育和杂技院团“团带班”为主,这样的教育模式在20世纪乃至21世纪初,为杂技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格局既无法满足杂技事业...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教育格局 杂技演员 高等教育 杂技教育 20世纪 
“形神兼备”说视域下的杂技剧艺术观察被引量:1
《杂技与魔术》2023年第1期37-40,共4页于海博 
杂技剧是以杂技为主要表现手段,兼融音乐、舞蹈、武术、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借助服装、道具、灯光、布景、化装等舞台设计,塑造人物形象,集中展示戏剧矛盾冲突的综合舞台艺术。2004年大型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上演,标志着杂技剧的...
关键词:《天鹅湖》 舞台设计 杂技剧 塑造人物形象 形神兼备 芭蕾舞剧 综合舞台艺术 艺术观察 
中国地方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科技资讯》2021年第16期89-91,共3页张琛 蔡淼 于海博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互联网+时代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D182011)。
作为中国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专业构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地方高校课程改革的推进,在高校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课时量减少、文学史与...
关键词:地方高校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改革 对策 
论国学视域下教师教育力的提升路径
《神州》2019年第22期120-120,共1页孔令升 孙云英 于海博 韩丽梅 李树旗 张步云 
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时代河北省国学教育的文化使命与时代担当研究”,课题编号:201803030305.
教师教育力是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于教师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因此,本文基于国学视域下教师教育力的提升路径展开探讨和研究,论述了教师教育力的含义及特点,并提出了可行性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国学 教师 教育力 
浅谈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分析
《神州》2019年第23期62-63,共2页孔令升 孙云英 于海博 韩丽梅 李树旗 张步云 
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时代河北省国学教育的文化使命与时代担当研究”,课题编号:201803030305.
众所周知,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国学经典教学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在近些年,国学更是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国学作为我们中华文化的精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一名学生而言...
关键词:国学 经典 教育价值 社会意义 
“纪念孙楷第先生12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学遗产》2019年第1期191-191,共1页于海博 
2018年10月12日至14日,由沧州师范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优势学科、《文学遗产》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纪念孙楷第先生12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沧州师范学院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学术研讨会 孙楷第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诞辰 纪念 中国艺术研究院 综述 《文学遗产》 
试论纪昀《南行杂咏》的美学境界与特色
《长江丛刊》2017年第17期4-4,共1页周燕 于海博 魏建华 孙玉安 
2017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172)
纪昀《南行杂咏》中的诗篇是其去往福建督学的路途上所创作的,这些诗作体现出纪昀诗歌创作独特的美学境界与艺术特色。
关键词:《南行杂咏》 美学境界 价值 
百戏源于战国“讲武之礼”
《乐府学》2017年第1期145-154,共10页于海博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百戏与诗歌”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16W X001
目前学界对百戏起源众说纷纭的原因是将百戏与百戏曲目混为一谈。百戏是中国古代综合表演艺术的统称,百戏曲目则是百戏的组成部分,二者是总、分关系。百戏曲目起源甚早,某些曲目可追溯至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且在后世不断增益,甚...
关键词:百戏 百戏曲目 起源 
唐代百戏诗的主题研究
《长江丛刊》2017年第6期14-14,共1页孙玉安 周燕 于海博 张琛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6年度项目《唐代百戏与诗歌》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HB16WX001
唐代百戏是唐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中有不少以百戏为主题的诗歌,有关唐人诗歌中唐代百戏的研究近来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百戏诗的诗歌主题为切入点,揭示了百戏诗“展示百戏”、“抒情言志...
关键词:唐诗 百戏 主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