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平

作品数:34被引量:18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丁醇1,3-丙二醇重组菌丙酮丁醇梭菌KLEBSIELLA_PNEUMONIAE更多>>
发文领域:化学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精细化工》《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生物工程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天然甲醇化学品细胞工厂改造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
《生物工程学报》2024年第8期2747-2760,共14页汪淑贤 方嘉煜 张延平 李寅 朱泰承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103500,2018YFA0901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0058,31970039)。
甲醇因具有生产工艺成熟、价格低廉和可再生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生物制造的核心原料之一。通过构建高效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将甲醇转化为化学品已经成为绿色生物制造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聚焦天然甲醇细胞工厂,对非天然甲醇细胞工厂和天...
关键词:甲醇 生物转化 天然甲醇细胞工厂 合成生物学 化学品生产 
氧化还原调控促进低碳生物合成
《科学通报》2023年第19期2435-2445,共11页张延平 张天瑞 赵同心 赵秋伟 朱泰承 李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103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0057,31970039)资助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自主建立低碳发展路线.生物制造过程环境温和、具有低碳排放特征,可作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和产业方向.但是大多数生物制造过程也会排放二氧化碳,开发低碳排放的...
关键词:氧化还原调控 辅因子工程 NADH/NADPH 低碳生物合成 生物制造 
基于类囊体膜的光能利用和光动力学治疗被引量:1
《科学通报》2023年第10期1203-1216,共14页赵雪桐 朱华伟 张延平 李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01194,22072180);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PB1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BX20220333,2022M710161)资助。
类囊体膜由光合色素、脂类和蛋白质组成,是绿色植物、真核藻类与蓝藻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主要场所.光反应包括水的光解和光合电子传递两个核心过程,前者将光能转化为电子,后者将电子转化为活跃化学能.光反应中的电子传递和氧化还原特...
关键词:类囊体膜 生物光电化学系统 生物光电催化系统 光动力学治疗 
甲酸微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2023年第1期67-72,共6页赵同心 赵磊 张延平 李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103502);天津市合成生物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项目(TSBICIP-KJGG-006-19)。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到2060年,在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前提下,要实现生产、生活等各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生物固定转化及其他技术固存的二氧化碳量互相抵消,即“排放”与“吸收利用”达到平...
关键词:甲酸 生物固碳 能量供给 甲酸自养菌 代谢途径 
Gloeobacter violaceus视紫红质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与功能评价被引量:1
《生物工程学报》2021年第2期604-614,共11页方嘉煜 朱泰承 张延平 李寅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No.KFZD-SW-215)资助。
质子泵型视紫红质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简单光合系统,它可以结合视黄醛,在光照下将质子由胞内泵向胞外,形成质子梯度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ATP的合成。在非光合工程菌中引入视紫红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有助于促进微生物生长、生产以...
关键词:视紫红质 质子泵 ATP 表达优化 膜定位 大肠杆菌 
新一代糖化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其工业应用被引量:1
《微生物学报》2017年第8期1293-1300,共8页张天瑞 赵秋伟 李正华 李寅 张延平 
【目的】建立对糖化酶生产菌种黑曲霉随机突变文库进行筛选的方法,以获得糖化酶酶活提高的突变菌株。【方法】以一株可产糖化酶的黑曲霉菌株Aspergillus niger X1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诱变获得突变文库,采用葡萄糖的结构类似物——2...
关键词:黑曲霉 糖化酶 2-脱氧葡萄糖 诱变 硫酸二乙酯 工业应用 
微生物电合成-电能驱动的CO_2固定被引量:8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6年第12期1388-1399,共12页朱华伟 张延平 李寅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批准号:ZDRW-ZS-2016-3)资助
CO_2代表着地球上最广泛的可再生资源,通过生物固碳途径将CO_2转化为有机物,是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基化学品的重要方向,由于能量供给不足和微生物自身生理代谢的限制,生物固碳效率还有待提高.利用电能驱动微生物还原CO_2是实现CO_2高效...
关键词:微生物电合成 CO2固定 生物电化学系统 胞外电子传递 电极材料 
大肠杆菌合成1,2,4-丁三醇的途径优化被引量:7
《生物工程学报》2016年第1期51-63,共13页孙雷 杨帆 朱泰承 李兴华 孙红兵 李寅 许正宏 张延平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No.KSCX2-EW-G-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No.31170039)资助~~
1,2,4-丁三醇(BT)是一种在工业中有多种用途的重要的非天然化合物。文中通过将外源基因xdh和mdlC导入大肠杆菌BW25113表达,并敲除了xylA、xylB、yagE、yjhH、yiaE和ycdW等木糖和中间产物代谢旁路基因,构建了能够将D-木糖转化为BT的重组...
关键词:D-木糖 1 2 4-丁三醇 大肠杆菌 2-酮酸脱羧酶 途径优化 
发酵罐水平的气提-萃取-发酵生产丁醇被引量:2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823-826,共4页王鑫昕 张延平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6AA02Z237)
在优化的萃取-发酵工艺基础上,研究补料、连续气提(氮气流速0.3L·min-1)对丁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L发酵罐中,于传统丙酮丁醇发酵24h时,将油醇和癸醇按4∶1(v/v)混匀组成有机溶剂,按有机溶剂和培养基1∶5(v/v)加入到发酵液上方,并...
关键词:丁醇 总溶剂 气提-萃取-发酵 发酵 丙酮丁醇梭菌 
发酵萃取耦合工艺生产丁醇条件的优化被引量: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76-81,共6页王鑫昕 叶嘉 耿霄 曹丽君 王少华 张延平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6AA02Z237)
传统丙酮丁醇发酵的产物抑制作用造成丁醇产量较低,本文选择发酵萃取耦合工艺将丁醇原位分离出来,以降低抑制作用。通过冷模试验、生长影响试验和萃取发酵试验,确定了有机相条件和发酵萃取耦合工艺:有机萃取相为油醇中加入20%癸醇,相比...
关键词:丁醇 发酵萃取 丙酮丁醇发酵 油醇 癸醇 原位分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