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龙

作品数:19被引量:8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社会工作社区参与大学生赋权汶川大地震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天府新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大学教育》《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生态:意涵、问题与策略
《社科纵横》2025年第1期137-145,共9页张江龙 陈艳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居民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19YJCZH274);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研究”(S202310615260)。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当前,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组织生态不断优化,以制度为主体的社会环境愈加完善,以政府、枢纽型组织等为主体的组织环境愈加友好。然而,相较于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其组织生态建...
关键词:民办社会工作机构 组织生态 高质量发展 发展策略 
资本、能力与空间: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问题的多维阐释
《理论观察》2024年第7期104-109,共6页张江龙 章晓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居民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编号:19YJCZH2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点议题。目前研究已经形成了“资本、能力和空间”的多元视角,对推动搬迁农户“稳得住、逐渐能致富”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启示意义。同时,研究还有待向以后续扶持为中心的新阶段转向。内源型...
关键词:易地扶贫 生计发展 空间 
社会工作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内在逻辑与可能策略被引量:3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35-141,共7页张江龙 赵熙睿 
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村民主体性难培养、乡村情境性难契合、城乡数字鸿沟难跨越等实践壁垒和现实障碍。其可能原因在于数字技术无法与乡村关系进行有效嵌合,社会工作将关系作...
关键词:社会工作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关系 赋能 
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的空间面向
《领导科学论坛》2023年第12期91-96,共6页张江龙 周炎炎 章晓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居民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19YJCZH274)。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以空间迁移为手段实现脱贫,以空间再造为目标实现治理的复杂过程。就目前社区治理中出现的行政化、外援依赖、多边界区隔、边缘空间等风险与空间缺席的治理实践不无关系。面向单一主体的赋能无法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唯...
关键词:移民 社区治理 易地扶贫 空间 赋能 
走向实质参与和知识建构的对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被引量:1
《大学教育》2022年第9期9-11,29,共4页张江龙 章晓 
四川省2021—202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改革项目“新文科目标下公共管理类专业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G2021-631);西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共赢导向的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机制研究与实践”(X2021JGYB070)。
教学相长如何实现,这是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对分课堂就是针对这一议题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其“讲授、内化吸收、讨论”授课流程设计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效统筹了教师留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授课过...
关键词:实质参与 知识建构 对分课堂 教学模式 
面向空间的社会工作实践:理论意义和实现路径被引量:10
《江汉论坛》2020年第9期139-144,共6页张江龙 
贵州民族大学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人才培养”(国务院学位办[2012]40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避灾迁移人口生计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16BSH121)。
当前社会工作实践面临碎片化与技术化困境,社会空间理论能够有效回应这些困境,并能够提供一个包括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整合性的解释框架。社会工作者从生活的空间性出发,可以更全面、更系统地洞察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可以整合性分析...
关键词:社会工作 碎片化 技术化 空间 赋权 
从单一静态到多维动态:空间理论的发展脉络被引量:1
《智库时代》2018年第38期257-258,共2页张江龙 章晓 
西南石油大学人文专项基金项目(2012XJR005)
空间理论是批判性社会理论的重要内容。它的形成源于理论学家对地理学意义空间的批判,尤其是对空间与时间关系的重新考察。空间的重申使得空间走向前台,与时间并列共同构成解释人们生活和历史的重要概念。空间的隐喻也日益丰富,与权力...
关键词:社会空间 发展脉络 社会性 建构性 
基于服务学习本质回归的高校公民教育对策研究被引量:3
《理论导刊》2017年第11期108-112,共5页张江龙 谭祖雪 章晓 
2015年度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务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X15021301023);西南石油大学教师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对分课堂’的大班教学模式创新路径研究"(2012XJR006)
服务学习从产生之日起,始终与公民责任感培育紧密联系,逐渐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在我国引进和运用服务学习的过程中,其理念越来越偏于其本质,或强调服务或强调学习,在具体操作层面也遇到了课程设置、角色整合等方面的困境。...
关键词:服务学习 大学生 公民教育 本土化 
空间理论视域下农民工社会融合实践研究——以“外来者”聚居区福村为例被引量:10
《学习与实践》2017年第9期84-93,共10页张江龙 谭祖雪 章晓 
2015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人口城市集聚风险防控研究"(SC15B105);西南石油大学人文专项基金项目"流动人口聚居区社会融合实践研究"(2012XJR005)
以集聚城中村的农民工,即"外来者"为研究对象,借用空间实践的概念审视"外来者"的社会融合。文章指出"外来者"的社会融合是主体的空间实践,实体空间是外来者生存理性或道义的选择结果,精神空间是一套"置错"的认知系统和行为模式,社会空...
关键词:农民工 社会融合 社会空间 外来者 空间实践 
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年第35期221-222,共2页张江龙 章晓 
校级科研基金项目:"流动人口聚居区社会融合实践研究--基于社会空间理论视角"(项目编号:2012XJR005)
文章从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及经济社会意义对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进行了考察,认为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理论层面,农民合作组织都有强烈的发展需要。它的发展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突破、是对"乡村自治平台的缺位"的有效回应、必将代替...
关键词:农民 合作组织 理论 现实依据 发展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