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波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德性亚里士多德中道欲求辩护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科学.经济.社会》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西方道德运气观的三种理论表现形态被引量: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57-62,共6页赵静波 李树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CSH014)
德性均衡论的运气观、理性至上主义的运气观和经验学派的运气观分别代表了西方伦理思想史上道德运气观的三种理论表现形态。均衡论者既以开放和包容的胸怀直面和应对运气的变化无常给生活带来的刁难,又坚信德性自我的内在品质对不确定...
关键词:道德运气 德性均衡 理性至上 经验论 
道德主体性的构建与发展被引量:1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376-379,共4页赵静波 
当今道德文化的践行面临着道德主体的困境,从而使个体行为所实际遵循的道德规范与社会倡导的价值观相距甚远。没有主体对道德积极的评价、选择、批判和扬弃,就必然导致传统道德相对于现实生活的滞后,只有在主体的内在价值支撑下,社会的...
关键词:道德主体 道德践行 道德建设 制度保障 主体性 
亚里士多德对“善”的两种论证思路及相互关系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7-12,共6页赵静波 李树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德的实在性研究"(12XZX0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管理视角下边疆民族地区民俗宗教生活变迁研究(13CSH014)
亚里士多德对"善"的阐述是从目的性和功能性两条路径来展开的。在目的性论证中,他将"善"界定为人们所欲求的目的,如果仅从欲望这一角度来理解"善",一般的"善"和具体境遇下对我而言的"善"就会存在分裂的可能。在功能性论证中,亚里士多德...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德性  欲求 幸福 中道 
亚里士多德“功能善”对“目的善”的辩护及范导被引量:1
《科学.经济.社会》2013年第4期37-41,共5页赵静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德的实在性研究"(12XZX017);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伦理思想史>(09JZDMG029)
亚里士多德对善的阐述是从目的性和功能性两条路径来展开的。在目的性论证中,他将善界定为人们所欲求的目的,如果仅从欲望这一角度来理解善,一般的善和具体境遇下对我而言的"善"就会存在分裂的可能。在功能性论证中,他将善的本质表述为...
关键词:德性  欲求 幸福 中道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解析与引申
《理论月刊》2013年第11期45-48,共4页赵静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XZX017)
亚里士多德对善的论证是从批判柏拉图抽象的理念论开始的,他指出善是现实的、具体的,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关注人的现实活动的目的。幸福的本质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思辨作为理论理性的体现是最高幸福;当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发生冲突时,...
关键词: 幸福 德性 现实活动 思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