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作品数:7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空间美学民间艺术后工业时代后工业社会价值重估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间文化论坛》《学习与实践》《文艺争鸣》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非经典美学视域与民间艺术美学话语的重构——评季中扬的《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被引量:3
《民间文化论坛》2018年第2期117-124,共8页张娜 
一、经典美学与民间艺术的合法性 民间艺术能否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民间艺术是艺术吗?这两个问题构成了《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一书的研究出发点。长久以来,当我们谈论“民间艺术”的时候,似乎在泛指着剪纸、刺绣、戏曲、舞蹈...
关键词:民间艺术 审美经验 美学话语 重构 视域 合法性问题 美学研究 美学问题 
乡愁的现代性叙事与全球尺度——一个空间美学研究案例
《文艺争鸣》2018年第3期57-62,共6页张娜 高小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记忆场所的保护与活化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4ZDB139);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艺术"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汾阳是贾樟柯的精神之根,也是他的一系列影片的精神场所。他在拥挤的世界中观察变化的中国,正如贾樟柯自己所说"中国快速变化给每个人都带来影响,这个过程本身需要用影像记录下来,因为若干年以后,我们只能看到变化的结果,而变化的过程...
关键词:现代性叙事 美学研究 案例 空间 乡愁 人道主义 生命状态 贾樟柯 
民间艺术的融入性审美探究被引量:4
《学习与实践》2018年第2期117-126,共10页张娜 
作为一种从生产生活中生长出来的艺术,民间艺术具有实用性、功利性等"反美学"特点,传统西方分离式美学难以对民间艺术做出有效审美阐释。"融入"是相对于"分离"而言的,根据"融入"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需要摆脱传统分离审美的认知藩...
关键词:民间艺术 融入 日常审美空间 联觉 审美情境 亲近 
中国古典美学的空间意识与当代空间美学视域被引量:7
《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146-151,共6页张娜 
与西方古典美学相比,中国古典美学更多体现出一种空间性。这种空间性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空间观念密不可分。古代哲学的"空间"是充满意蕴的空间,是大化流行的"道"的空间,且时间与空间并未割裂,具有时空连续一体化的特征,儒道佛都具...
关键词:古典美学 空间性 意象 境界 空间美学 
后工业时代手工艺的价值重估被引量:10
《学习与实践》2017年第1期126-132,共7页张娜 高小康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民间文艺美学传承创新研究"(14BZW027)的前期成果之一
从传统农业文明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到工业社会的边缘化存在,手工艺自身的价值一直处于动态的评价体系之中。在后工业时代的语境下,手工艺展现出工业产品所不具有的文化审美价值,并逐渐走向"后工艺",展现出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的趋势。传统手...
关键词:后工业社会 手工艺 后工艺 民族文化形象 民族认同 新农村建设 
儒者化的庄子——王安石的庄学思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78-84,共7页张娜 
王安石"以儒解庄"的解读思路开拓了宋代庄学的视野。在其专论《庄周》中,庄子以儒者的面目出现,文中指出庄子之用心是为了矫时之弊,庄子是圣人之徒,《庄子》之书"特有所寓而言耳"。不过庄子的形象在王安石那里并不是统一的,而是经历了...
关键词:王安石 庄子 以儒解庄 庄周 性命道德 
“声”对语图叙事的“缝合”作用探究——基于影像时代的文学作品改编被引量:2
《云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180-185,共6页张娜 
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总是会产生语图叙事的"缝隙",不同媒介的不同表意方式及具体的改编实践是缝隙产生的重要原因。应以"声"的叙事以促进"语"与"图"的互动与缝合。在听觉文化与视觉文化的比较中探讨"听"的特点,可知耳朵能听到眼睛所看不...
关键词:语图叙事 缝隙  缝合 影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