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维

作品数:10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蛙》情欲诗歌生育欲望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怀化学院学报》《菏泽学院学报》《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书写文学形态的全球历史——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的价值取向之一
《怀化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86-89,共4页马维 
2019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师类项目“诺贝尔文学奖的价值取向研究”(2019J0231)
以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作品为研究对象,考查每一年的授奖公告及其获奖理由,旨在探讨新时代评奖的价值取向。前人研究中指出的诸如“跨文化视野”“后殖民书写”“独特的民族性”“人道主义关怀”等取向都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这个问...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 跨文化视野 书写历史 全球化 
论郁达夫与自然及酒的关系被引量:1
《昭通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43-46,共4页鲁守广 马维 
在郁达夫的诗文中,随处可见其对大自然的描写以及纵酒哀吟的场景。论文着重分析了郁达夫为何与自然及酒如此亲近,梳理了中国传统文人热爱自然和酒的原因以及自然与酒和文人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探讨郁达夫和酒及自然的关系,可以更...
关键词:郁达夫 自然  
无处安放的情欲——谈郁达夫的女性世界
《昭通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43-48,共6页鲁守广 马维 
论述了郁达夫一生中主要的情感经历,通过对他留日期间情欲的分析,得知当时他无法超越种族上的距离以满足自己的本能欲望,影响了郁达夫此后对于日本的态度和政治观点以及对于他对两性的认识;另外,还阐述了他与孙荃及王映霞之间的情感纠葛...
关键词:情欲 郁达夫 女性世界 
沸腾的欲望——谈郁达夫留日期间的情感生活
《昭通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92-94,107,共4页马维 鲁守广 
在"五四"一代的作家中,郁达夫的作品和人都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郁达夫的经历是极具传奇性的,同时也是很有争议的一个人。郁达夫少时性格只是内向腼腆而已,是很自信的,其"卑己自牧"的性情实为日本生活经验所造成。他留日时期没有资本或...
关键词:欲望 郁达夫 情感 
无处安放的情欲——对《饥饿的郭素娥》的一种解读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鲁守广 马维 
路翎在此文中用"生活的触手"描写了一个女人和一个世界。郭素娥被父亲抛弃,之后嫁给了救她一命的大烟鬼。她瞒着丈夫与旷工张振山私通,最后被恶势力夺去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用劳动、人欲、饥饿、痛苦、嫉妒、欺骗、残酷、犯罪,但也...
关键词:情欲 苦难 郭素娥 
于坚的诗歌之路及其大成之象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38-43,共6页鲁守广 马维 
2014年这个年份,对于坚这个中国当代诗歌的先知和开路先锋来说,是特殊的一年,他已经整整走过了一个甲子。于坚的创作力一直持续着,而且愈来愈蓬勃。在当代诗坛,写诗超过30年的诗人少之又少,而于坚却老而弥坚,并且从成名开始,一直以自己...
关键词:于坚 诗歌 大成 
于坚诗歌的“中庸之道”——从其诗歌走向说起
《怀化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86-88,共3页鲁守广 马维 
即将迎来甲子之年的于坚似乎终于找到了属于他自己诗歌的一种"方言",形成了他自己诗歌的审美风格。在诗歌的语言上,于坚转变了先前的口语创作方式,有了文言气,旧文人气。文体上追求一种糅合,杂糅了新旧文体,想寻求一种融通。创造了一种...
关键词:于坚 诗歌 中庸之道 
从“野怪黑乱”到“为世界守成”——谈于坚的诗歌创作之路被引量:1
《昭通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62-65,共4页鲁守广 马维 
于坚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少有的数十年一直持续创作的诗人,于坚的诗歌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当代诗歌的演变史。论文将于坚的创作分为四个时期:混沌期、口语期、自由无疆期和混搭期,阐述了各个不同时期诗人的先锋性和前卫性之所在,...
关键词:于坚 混搭 中庸 守成 
身体和欲望的演说——以《蛙》为例解读莫言小说的深层密码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03-106,共4页马维 鲁守广 
莫言的几大长篇力作,从《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一直到《蛙》,在性、爱、食、色的表层符码下,潜藏着一组深层密码,即身体和欲望这两大元素。运用当今席卷欧美的身体研究理论,以《蛙》为例,围绕颠覆传统...
关键词:身体研究  生育 隐喻 
用身体说话——从身体研究的视角解读莫言之《蛙》
《菏泽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44-46,共3页马维 鲁守广 
可以运用当今席卷欧美的身体研究理论,来阐释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2011年的长篇小说力作《蛙》:围绕颠覆传统的身体观、身体的性与性别、身体的隐喻等新的角度展开,探索《蛙》的当代意义,展示身体在人类社会文化中一直被忽视的...
关键词:莫言 《蛙》 身体研究  生育 快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