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

作品数:10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城市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鲱鱼精DNA配合物DNA酪氨酸包合物更多>>
发文领域: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无机化学学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中国稀土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酪氨酸-铒(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2期347-352,共6页白菊 王兴明 赵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2254)
本研究以吖啶橙为分子探针pH=7.40,采用圆二色谱、紫外光谱等光谱法和粘度法等研究了酪氨酸-铒(Ⅲ)配合物与DNA作用机制.Er(Ⅲ)与Tyr的结合比nEr:nTyr=1∶3,Er(Ⅲ)(Tyr)3与DNA结合比nEr(Ⅲ)(Tyr)3:nDNA=2∶1.结合常数KΘ25℃=1.83×105 ...
关键词:DNA 酪氨酸-铒(Ⅲ)配合物 吖啶橙探针 作用方式 
酪氨酸-铒(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中国稀土学报》2013年第2期142-147,共6页李志成 王兴明 赵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3634)资助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酪氨酸(Tyr)与铒(Er,Ⅲ)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r(Ⅲ)与Tyr可形成1∶3的配合物,该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ε=6.19×104L.(mol.cm)-1;且研究了Er(Ⅲ)(Tyr)3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二者的作用摩尔比为2...
关键词:酪氨酸(Tyr) 稀土配合物 鲱鱼精DNA 作用机制 
Ni(Ⅱ)-EDTA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机制的光谱学研究被引量:1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年第4期317-321,共5页李盛玉 王兴明 赵娜 艾莲 刘丹丹 魏大海 丁立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2254);西南科技大学创新基金(SWUST-CX09003)资助项目
应用光谱学方法以吖啶橙(AO)作探针研究了Ni(Ⅱ)-EDTA与DNA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Ni(Ⅱ)与EDTA形成配离子的摩尔结合比nNi(Ⅱ)∶nEDTA=1∶1,配合物Ni(Ⅱ)-EDTA与DNA的摩尔结合比为nNi(Ⅱ)-EDTA∶nDNA=2∶1,其结合常数K■B25℃=2.77×105 ...
关键词:光谱学 Ni(Ⅱ) EDTA(乙二胺四乙酸) DNA 作用机制 
酪氨酸-钐(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被引量:5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3期876-882,共7页赵娜 王兴明 张艳 胡亚敏 丁立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2254);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09ycjj14)
采用UV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在pH=7.40的生理环境中用摩尔比法确定了Sm(Ⅲ)与Tyr(酪氨酸)结合的物质的量比n(Sm(Ⅲ)):n(Tyr)=1:3,Sm(Ⅲ)(Tyr)3配合物与hs(鲱鱼精)DNA结合的物质的量比n(Sm(Ⅲ)(Tyr)3):n(DNA)=3:1。用双倒数法确定了结合常...
关键词:酪氨酸 钐(Ⅲ) 鲱鱼精DNA 配合物 作用方式 
色氨酸-镝(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被引量:4
《无机化学学报》2009年第12期2129-2136,共8页赵娜 王兴明 王单 徐妍 潘海专 丁立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572254);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采用UV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在pH=7.40的缓冲溶液中确定了镝髥与色氨酸的结合比nDy髥∶nTrp=1∶3,Dy髥(Trp)3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合比nDy髥(Trp)3∶nDNA=2∶1。用双倒数法确定了结合常数K25℃=5.75×104L·mol-1和K37℃=3.27×104L·mo...
关键词:色氨酸 镝髥 鲱鱼精DNA 作用方式 
γ-环糊精-刚果红包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研究被引量:1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16期58-62,共5页费丹 王兴明 黎泓波 胡亚敏 于婷婷 赵娜 丁立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2254)
应用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γ-环糊精与刚果红的包合作用及包合物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γCD与刚果红形成1∶1包合物,包合常数K=1.22×103L/mol。包合物与DNA的结合比为n-γCD-CR∶nDNA=5∶1,25℃与37℃下结合常数分别为...
关键词:γ环糊精 刚果红 包合物 鲱鱼精DNA 作用方式 
γ-环糊精-中性红包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第5期526-530,共5页赵娜 王兴明 潘海专 胡亚敏 熊远纳 丁立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2254)
采用紫外-可见、荧光光谱等研究手段,确定了γ-环糊精-中性红包合物(γ-CD-NR)与鲱鱼精DNA之间存在嵌插和静电两种作用方式.用摩尔比法和双倒数法确定了γ-CD与NR的包合比nγ-CD∶nNR=1∶1,包合常数Kf=2.08×103L.mol-1.γ-CD-NR包合物...
关键词:Γ-环糊精 中性红 包合物 鲱鱼精DNA 作用方式 
γ-环糊精-茜素红S包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82-86,共5页张艳 王兴明 赵娜 黄先东 戴亚堂 丁立生 
国家863计划项目资助(2007AA×××1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572254)
以吖啶橙(AO)作为分子探针,在Tris-HCl(pH=7.40)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等研究了γ-CD-ARS包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γ-CD与ARS包合的摩尔比为1:1,包合常数Kf=4.42×103L.mol-1。γ-CD-ARS包合物与DNA结合的摩尔...
关键词:DNA γ—CD—ARS包合物 吖啶橙(AO) 作用方式 
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4期61-65,共5页赵娜 王兴明 黎泓波 胡亚敏 费丹 丁立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2254)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并以中性红(NR)作光谱探针研究了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血卟啉(HP)与Sm(Ⅲ)的配合比nSm(Ⅲ)∶nHP=1∶1,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比nSm(Ⅲ)HP∶nDNA=1∶1,Sm(Ⅲ)HP配合物与DNA的结...
关键词:Sm(Ⅲ)HP配合物 DNA 中性红 作用方式 
聚乙烯吡咯烷酮-镱(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1-4,共4页赵娜 王兴明 胡亚敏 费丹 丁立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2254)
采用UV-vis光谱法,在pH=7.00环境中用摩尔比法确定了鲱鱼精DNA与镱(Yb)的结合比nDNA:nYb=1:3,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7.52×103L.mol-1.cm-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鲱鱼精DNA-镱(Ⅲ)配合物(DNA(Yb)3)的结合比nPVP:nDNA(Yb)3=4:1,表观摩尔...
关键词:聚乙烯吡咯烷酮 镱(Ⅲ) 配合物 鲱鱼精DNA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