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诗三百》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独上高楼
《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21期21-24,共4页付开镜 
在茫茫人海中。我走过许多地方。我有点茫然。青灯中,我翻开了历史长卷。我想追寻先人的足迹,走进先贤们心灵深处,在那里去体味中国几千年历史风云酿制的凄惨美丽;我想回到那个带着幸福和血腥的时代,去感受千百年间吾国吾民享受的欢乐...
关键词:茫茫人海 历史风云 心灵深处 沧浪之水 三百 白露为霜 日思夜想 坑灰未冷 王侯将相 蓦然回首 
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思无邪” 真与善的统一,即“思无邪”
《文史知识》1985年第9期109-110,共2页刘向荣 
孔子曾评论《经》说:'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思无邪'从此成为影响深远的文艺批评标准。然而对'思无邪'的内容,后人的理解还不尽相同,种种分析、猜测,各执一端。对文艺理论史上这个重要问题,复旦大学中...
关键词:思无邪 文艺批评标准 三百 三百 三百  季孙行父 文史研究 理论史 温柔敦厚 
构筑与求解——关于音乐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
《人民音乐(评论)》2001年第7期35-37,共3页叶松荣 
我本能地感觉到,太多的东西改变了,而一切都要改变,——我们是在一个世纪的末了的四分之一,他将再度用一次强大的革命来终结。”
关键词:采风 汉乐府民歌 音乐理论研究 民族音乐学 民间音乐 优美 汉代 三百 歌史 韵律 
孔子文艺观有内在的弹性调节机制
《文史知识》1985年第9期112-113,共2页王宏图 
'思无邪'本是《·鲁顷·驹》中的i左句,孔子借以论《》,'思无邪'之意便与原有了相当距离。一般释之为'思想纯正',这于孔子原仓城下致背离太远,却也并非没有可商榷乙处。我们认为,孔子的'思无邪'别有所指,既非《·鲁顷·酮》篇...
关键词:思无邪 文艺观  仓城 儒家思想 三百 言志 太远 郑风 春秋中叶 
经》的艺术特征分析
《北方文学(中)》2018年第6期65-65,共1页许丹 
一、分析背景及动态《经》在我国历史歌总集中是出现最早的,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歌总集,《经》又可以简称为《》或《三百》。我国歌创作的起源就是来自经,它也因此备受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为后世的歌创作中打下...
关键词:经》 艺术特征 歌总集 歌创作 三百 艺术成就 社会生活 奴隶社会 
浅议《邶风·柏舟》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7年第11期8-9,共2页董光柱 
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歌总集,共305首语。原名《》或《三百》,至汉代奉为经典,故称《经》,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经》所反映的是距今二千五百年至三千年的上古社会生活。
关键词:经》 三百 歌总集 社会生活  原名 
文学常识专题
《文教资料》2004年第17期37-43,共7页陈马林 
考点分解(1)准确记住中外重要作家作品以及所处的朝代或时期;(2)掌握重要的文化常识;(3)把握重要作品的主要内容或文学形象的主要特征。识记积累(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1.《经》是我国第一部歌总集,本来称《》或《三百》,后被儒...
关键词:文学常识 古代作家 歌总集 三百 于勒 天上的街市 承天寺 游山西村 紫藤萝 文学形象 
抒情的变奏——《卫风·伯兮》赏析
《考试与招生》2014年第5期54-55,共2页郭惠青 
经》,原称《》或《三百》。先秦时并没有《经》这个称呼,到了汉代,《三百》被儒家学者作为经典以后才有了《经》这个称呼。而所谓《三百》也并不是整整300篇,而是305篇,称三百篇是取整数。《经》收集了我国从西...
关键词:抒情 三百 经》 赏析 变奏 民族历史 社会生活 生产劳动 
可爱冬日,赏《经》里的花草世界
《学生阅读世界(小学生)》2022年第1期38-43,共6页花衣笛手 
作品点击《经》是中国第一部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歌305篇,所以又称《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就整体而言,《经》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
关键词:中国社会生活 三百 春秋中叶 经》 歌总集 西周初年 周王朝 《风》《雅》《颂》 
经》赋比兴新释
《韩山师专学报》1986年第1期37-42,共6页黄挺 
一、《》赋比兴旧说《周礼·春官·太师》说:“太师教六: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赋比兴虽然没有明确地同《经》联系在一起,却开始与风雅颂并称。春秋战围的古籍里,谈《》只有讲到风雅颂的,几乎没有人同时谈到赋比兴。
关键词:赋比兴 风雅颂 三百 《毛正义》 记言 小雅 六义 季札观乐 《雅》 皇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