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检索条件:"关键词=戊戌变法 "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显示条数:
戊戌变法”和北京城市近代化被引量:1
《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82-88,共7页魏开肇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旨在变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政治角度看,由于封建顽固派政变得逞,致使戊戌变法遭到失败。从思想意义讲,却带来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影响整整一个时代。北京是“戊戌变法”最高司令部所在...
关键词:戊戌变法 康有为 城市近代化 梁启超 中国近代史 思想大解放 变法维新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北大红楼
《北京档案》2005年第5期36-37,共2页朱凤荣 
关键词:北大 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 1898年 1912年 1918年 戊戌变法 东城区 图书馆 大学校 校舍 教室 文科 
浅论(谈)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之思想根源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1年第3期88-91,共4页徐林 
明治维新的成功与戊戌变法的失败,有经济、政治、国际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而中日启蒙思想家观念上的巨大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康有为虽提倡西学,但他对西学的了解常常通过间接手段,其思想根源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儒学;日本启蒙思想...
关键词: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思想根源 梁启超 福泽谕吉 
戊戌思潮的思想渊源
《云南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46-52,共7页吴廷嘉 
我在1981年通过的学位论文中提出“戊戌思潮”这样一个历史范畴,现在已被史学界广泛接受,各种思潮研究方兴未艾。本文拟进一步探讨的是它深远而广泛的思想来源,即戊戌维新志士怎样省内度外,把中学与西学揉合起来,从而寻觅和锻造自己救...
关键词:戊戌思潮 传教士 维新派 思想渊源 黄宗羲 李提摩太 戊戌变法 早期启蒙思想 今文经学 广学会 
审丑,还是嗜丑——评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
《语文月刊》2002年第5期2-3,共2页何天杰 
莫言的《檀香刑》是一本去年以来较为叫响的长篇小说,短短四个月竟然一版再版,印数超过十万,在小说不景气的今天,也堪称是一个奇迹了。《檀香刑》讲的是发生在清末的"老而又老"的故事: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带着回天无力的遗憾就义;德...
关键词:长篇小说 檀香 莫言 审丑 袁世凯 义和团 克罗德 戊戌变法 德国 刽子手 
王西京的“写画”特质与学术思辨
《国画家》2011年第2期36-37,82+10+9+8+7+6,共2页马鸿增 
王西京是当代卓有建树的人物画家。他是古都西安人,现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我最早关注他是在1984年,我任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不久,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部分就在我馆展出。王西京的《远去的足音》以纪念碑雕塑式...
关键词:西京 思辨 学术 特质 绘画风格 美术家协会 英雄形象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中《请推广学校折》的主要思想与意义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76-80,共5页程妙洪 吴小丽 
2021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名称:后疫情时期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与应对方式的研究(2021B206)。
戊戌变法时期,李端棻在支持维新变法所参与的一系列活动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碍。通过对李端棻与维新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论述可以发现:李端棻在复杂情境下上此折,对当时维新改革和教育进步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此折对于我国...
关键词:戊戌变法 李端棻 《请推广学校折》 思想与意义 
谈清末预备立宪的背景、实质及修订法律的意义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75-78,共4页屈渊 刘树林 
谈清末预备立宪的背景、实质及修订法律的意义屈渊,刘树林清末,1905~1911年间,以预备立宪和修订法律为标志,中国两千多年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主义政治、法律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自先秦《法经》至《大清律例》,古老的中华...
关键词:预备立宪 修订法律 戊戌变法 清政府 资产阶级 孙中山 《海国图志》 清王朝 日俄战争 资本主义国家 
翁同龢、张荫桓与戊戌康有为之进用
《清史研究》2024年第2期31-45,共15页尚小明 
不论翁同龢荐康说,还是张荫桓荐康说,都失之偏颇。事实上,丁酉冬至戊戌春,翁同龢出于变法考虑,曾向朝廷举荐康有为,并引起急于变法的光绪帝重视,反复令总署进呈康有为所上条陈及所著书籍,从而为后来康之进用做好了铺垫。在此过程中,与...
关键词:戊戌变法 光绪帝 康有为 翁同龢 张荫桓 
逻辑课堂 深度教学——以《戊戌变法》为例谈史料的“链式”运用被引量:14
《历史教学(上半月)》2015年第11期61-66,71,共7页苗颖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期课题《“深度教学”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探究教学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3JK10-L055
史料是构成历史学的基本材料,运用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引领学生认知历史、感悟历史,是历史课堂教学和命题检测的重要手段,准确而又合乎逻辑的解读史料则是历史学科无可争议的核心素养之一。当下,大家惯常使用的史料教学方法往往是针...
关键词:史料 链式运用 逻辑 深度教学 戊戌变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