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08JHQ0001)

作品数:11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谢荣娥魏兆惠王彩琴华学诚张可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语言大学长江大学洛阳理工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长江学术》《语文研究》《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扬雄《方言》动量词词汇史词汇化方言词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动量词出现于先秦”说质疑——兼论两汉时期的动量词被引量:2
《长江学术》2012年第2期108-113,共6页魏兆惠 冷月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扬雄〈方言〉与汉语史研究>(20071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2008年度重大项目"扬雄<方言>与两汉语言研究"(08JHQ0001);国家社科基金<两汉语法比较研究>(09CYY029);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项目<明代方言俗语文献整理与研究>(08YB09);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09JBT18)的成果之一
关于动量词的出现时间历来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唐代等几种不同的意见,但前人所举先秦的例证多可商榷。有确凿的文献证明,西汉时期已经有了动量词,两汉时期的动量词数量共计已有十几个之多。
关键词:动量词 先秦 两汉 特征 
《蜀都赋》“木艾”考辨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年第6期55-56,共2页马莲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项目(08YYB02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后期资助项目(08JHQ0001)
《蜀都赋》中有句云:"往往薑梔,附子巨蒜,木艾椒蓠。"其中"木艾"一词向无确诂。文章认为"木艾"即后世所谓的"艾木",即食茱萸。
关键词:蜀都赋 木艾 食茱萸 
释“无赖子”并论其发展演变以及与同义形式的竞争被引量:2
《语文研究》2010年第4期46-53,共8页华学诚 张可 
高等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扬雄<方言>与汉语史研究"(项目编号:20071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方言>与两汉语言研究"(项目编号:08JHQ0001)之阶段性成果
"无赖子"出现在唐末:"无赖子"出现之前与出现之后的同义表达形式或者是词,或者是短语;"无赖之子"是"无赖子"的源头短语,"无赖子"出现之后"无赖之子"就被替代;"无赖子"意义演变为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且中心语"子"演变为准词缀念...
关键词:“无赖子” 词汇化 词汇史 
“周”、“匝”名量、动量用法的历史发展
《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72-75,共4页魏兆惠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扬雄<方言>与汉语史研究"(20071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2008年度重大项目"扬雄<方言>与两汉语言研究"(08JHQ0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两汉语法比较研究"(09CYY029);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09JBT18);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项目"明代方言俗语文献整理与研究"(08YB09)
"周"、"匝"义近,多被认定为动量词。其实二者均有名量和动量两种用法,可据其句中的施事者和与之搭配的动词的差别来判断。二者的名动量用法出现时间不同,在历史上曾经共现,但最终基本被另一个新的量词"圈"所替代。
关键词:动量词 名量词    
扬雄《方言》中的记音字与方言词被引量:2
《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196-198,共3页王彩琴 
河南省教育厅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09-GH-15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08JHQ0001)
扬雄《方言》在当时没有标音手段的历史条件下,大胆使用汉字记录了各地纷繁复杂的方言词语和方音,在用字记词方面很有特色。《方言》被解释语用字中的记音字共519个。扬雄在记录方言词语时,既有用几个记音字记录同一个方言词的情况,也...
关键词:《方言》 记音字 方言词 
《说文解字》中蕴含的审美文化
《中州学刊》2010年第5期298-299,共2页王彩琴 
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扬雄<方言>与两汉语言研究>(08JHQ0001)研究成果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字典,被称为中国第一本大百科全书,它以汉字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古代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本文通过对其中衣部、羊部、甘部、一部、车部、革部等相关部首字的考释,来阐释我国古代人们在衣...
关键词:《说文解字》 审美文化 社会文化生活 蕴含 《说文》 百科全书 审美趣味 古代人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的鱼部与侯部被引量:3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141-145,共5页谢荣娥 
高等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扬雄<方言>与汉语史研究"(项目编号:20071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后期资助重大项目"<方言>与汉语史研究"(项目编号:08JHQ0001)
以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反映语音的资料为对象,考察鱼部与侯部之间的关系。认为古侯部一等字与鱼部合流是上古楚方音的特点。提出这种独特的现象在《诗经》语音里无法得到解释,只能推定其另有来源。战国时期随着楚国地位的不断上升,楚语...
关键词:秦汉楚方言区 鱼部 侯部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的幽部与宵部被引量:3
《语文研究》2009年第1期1-4,共4页华学诚 谢荣娥 
高等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扬雄<方言>与汉语史研究"(项目编号:20071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方言>与两汉语言研究"(项目编号:08JHQ0001)的资助
文章以秦汉楚方言区文献中反映的语音资料为对象,考察幽部与宵部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幽宵合韵与方音有关,带有楚方言色彩,古幽部的豪、肴、萧韵字与古宵部宵韵字相押,并最终与其合并,这种通语音变起初是在方言中发生的,是秦汉时期楚方...
关键词:秦汉楚方言区 幽部 宵部 
论秦汉时期楚方言区文献中的声调被引量:1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69-74,共6页谢荣娥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后期资助重大项目(08JHQ0001);湖北省教育厅2008年度人文社科研究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项目(2008q131)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韵语中长入与去声的合并在不同韵部内并非同步的,从西汉到东汉,长入与短入关系逐渐疏远,最终变为去声。
关键词:秦汉时期 楚方言区 声调 
试论扬雄《方言》的“用字之奇”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50-53,92,共5页王彩琴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2008年度重大项目"<扬雄<方言>与两汉语言研究>(项目批准号:08JHQ0001)成果之一
扬雄《方言》中的"用字之奇",是指用来记录方言词语的字虽然在传世的先秦两汉文献中见到过但不是通常的用法,这些字都是扬雄根据方音而借用来记录方言词语的。具体包括借音字、联绵字和译音字的运用。
关键词:《方言》 用字 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