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学诚

作品数:55被引量:7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方言研究历史评价王念孙扬雄《方言》词汇史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人民周刊》《古汉语研究》《河南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语大词典》“霜白”“霜角”“霜寒”释义补正
《长江学术》2024年第4期98-102,共5页华学诚 史星平 
《汉语大词典》“霜白”“霜角”“霜寒”三个词条,存在义项遗漏、释义不准等问题,缺失基本义或复合初义则是最突出的问题。本文举证分析,加以补正,并拟出词条的新释义,供词典修订参考。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 释义补正 词典修订 
“云膜、云壑”及“云上”等释义补正——《汉语大词典》修订手札六则
《语言研究》2024年第3期60-66,共7页谢荣娥 华学诚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先秦两汉时期楚地方言词的整理及其时空层次研究”(22BYY106)。
《汉语大词典》“云膜、云壑”及“云上”等六个词条,或者义项不齐备,或者释义不准确,甚至缺失基本义、常用义。文章将其区别为多义项缺失和单义项缺失两类,举例分析,予以补正。“云膜、云壑”属于前一个类型,或者缺失基本义、复合初义...
关键词:云膜 云壑 云脚 释义修订 《汉语大词典》 
“诚愿(願)、诚当、谁堪、论辟”释义辨析——《汉语大词典》修订手札四则
《语文研究》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华学诚 
《汉语大词典》“诚愿(願)、诚当、谁堪、论辟”四个词条的释义,或者词条处理不当、或者遗漏义项、或者释义不准,且都关涉到基本义或复合初义。文章举证分析,进行修订,拟出了词条的新释义,并指出:通过文献用字的细致考察,确认词项并正...
关键词:诚愿(願) 诚当 谁堪 论辟 释义修订 《汉语大词典》 
徐复《〈方言〉补释》笺证
《中国训诂学报》2022年第1期175-183,共9页华学诚 
徐复先生有《〈方言〉补释》一文,共54条。本文就其中犹可言者予以笺证,共有“党”“台、胎”“勔钊”“笙”“冯”“茫”“戎”“辟”“箑”“舒勃”“拌”“翥”“敕”“类”“衎”“恬”诸条,或证成之,或补充之,或发挥之,或商榷之,...
关键词:《方言》 补释 徐复 笺证 
以“一”为例谈谈《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修订
《语言研究》2022年第4期90-95,共6页华学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方言学文献集成”(16ZDA202)。
《汉语大词典》修订本“一”的义项有23个,主要修订工作有:增、删旧版的原有义项,对旧版的义项和小义项进行调整,对旧版义项的表述进行修改,对旧版义项的内容进行补充,对义项下的例证进行补、删、换。修订本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旧版某些...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  释义 修订 词义与词典学 
文献语言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民周刊》2021年第20期72-73,共2页华学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文献语言学是研究中国历史、...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语言文字 精神追求 基础学科 语言学 
文献语言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红旗文稿》2021年第19期45-47,共3页华学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文献语言学是研究中国历史、...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语言文字 精神追求 基础学科 语言学 
郭锡良先生的训诂词汇研究
《古汉语研究》2020年第3期119-125,共7页华学诚 刘静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方言学文献集成”(16ZDA202);北京语言大学一流学科团队支持计划。
郭锡良先生在训诂词汇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既有宏观的重大论题,包括先秦汉语词汇史、历史词汇与词义、汉语同源词、汉藏同源词;也有微观的具体研究,包括反训问题、古典诗文的字词考释、同义词辨析;还有应用的词典编纂。郭先...
关键词:郭锡良 训诂 词汇 语言学 
浅议异文、通假与经典化——以毛诗《关雎》“芼”安大简作“教”为例被引量:4
《语文研究》2020年第3期1-5,共5页华学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方言学文献集成”(项目编号:16ZDA202);北京语言大学一流学科团队支持计划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雎》毛诗第三章"左右芼之",安大简《诗》作"左右教之",整理者认为"教"通"芼"。文章认为,故训资料、文献语言、语音关系均不能支持"教"与"芼"通假。安大简《诗》与毛诗之间的异文,情况非常复杂,其中有一些异文当是《诗》在经典化的...
关键词:《关雎》   异文 通假 经典化 安大简 
说“差科”并论其同义竞争被引量:2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11-22,共12页华学诚 游帅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方言学文献集成”(16ZDA202);北京语言大学一流学科团队支持计划。
《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第三版)对"差科"的释义与引例不尽一致,都存在一些问题。"差科"连文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但未成词,意义也与后来的"差科"不同。唐初期出现"差科",指包括租庸调和杂役在内的赋税,其意义在唐中期前后两个阶段明...
关键词:中古汉语 差科 赋税 徭役 训诂 词汇史 同义词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