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ZD067)

作品数:22被引量:8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华杰徐保军朱昱海杨莎刘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上海辰山植物园更多>>
相关期刊:《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鄱阳湖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博物学生态文明地方性知识植物真理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明大尺度演化中的博物之学被引量: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年第1期3-10,共8页刘华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博物学文化与公众生态意识关系研究”(13&ZD067);“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及其当代创新研究”(20&ZD043)。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日,看到并欣赏古老的博物之学,需要有“变焦思维”。研究博物学有多种进路,其中科学史和博物学文化进路与“自然辩证法”关系密切。重启博物学,将为“人与自然关系”之讨论和实践注入新活力,是对惟科学主义的有效反思...
关键词:博物学 平行论 文明演化 生态平衡 
博物学,作为面向生态文明的基础教育之核心被引量: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年第1期11-16,共6页田松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博物学文化与公众生态意识关系研究”(13&ZD067);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南科大研究”面上项目“南科大人文社科通识课程体系设计”(SUSTECH2021C010);南方科技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重点课题“生态文明背景下中小学STSE教育研究”(FE022Z008)。
作为现代社会的建制,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其设置取决于当下社会的需要和对未来社会目标的设定。基础教育决定了国民的“三个基本”——基本的知识体系、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的价值观。工业文明的教育体系意在培养工...
关键词:博物学 基础教育的“三个基本” 面向生态文明的教育 缺省配置 科学教育 
博物学视角下的清代宫廷绘画研究被引量: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年第1期17-23,共7页王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博物学文化与公众生态意识关系研究”(13&ZD06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艺术图像的博物文化研究”(22CZS039)。
近些年,科学史、博物学文化、视觉文化、图像史学、人类学地方性知识等学术探究几乎同时用于古代美术作品的研究,其中博物学视角的分析具有独特性和基础性,这要求研究者通晓历史和地方性知识,充分利用现代自然科学之分类学、生态学知识...
关键词:清宫绘画 博物学分析 地方性知识 视觉文化 
“发展”的反向解读——生态文明的三种理解方案被引量:4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年第7期134-140,共7页田松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西方博物学文化与公众生态意识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ZD06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博物价值与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编号:SKZZB2015044);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影视部级社科研究项目"面向生态文明的影视作品内容原创力研究"(项目编号:GDT1706)
人类文明是建立在地球生物圈之中的,文明的存在与持续需要满足三个前提:生态前提、技术前提和文化前提。其中,技术前提与生态前提可能存在冲突,需要文化前提来协调。当下社会各界对于生态文明大致有三种理解方式:平行共处说(认为农业文...
关键词:文明研究 文明存续的前提 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 文明的价值取向 生态文明的彻底转型说 
博物学家奥杜邦的多重形象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年第1期123-130,共8页刘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博物学文化与公众生态意识关系研究"(13&ZD067)
博物学家奥杜邦是博物学文化和美国鸟类学史上难以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著作《美国鸟类》和《鸟类学纪事》为美国鸟类研究做出了贡献。不过,奥杜邦获得了远高于许多鸟类学家的名誉和声望。一方面,这是因为他前往美国,深入荒野持续考察...
关键词:博物学 命名 探险 公众 
维系生态平衡的博物学进路被引量:2
《鄱阳湖学刊》2017年第5期5-12,共8页刘华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博物学文化与公众生态意识关系研究"(13&ZD067)
当今世界的生态失衡,从根本上讲是由于人类没有恰当地约束自己的欲望、不断"开发征服大自然之强力"造成的。现在各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和制度安排依然不反省过时的前提。按《道德经》的思想,唯有大自然和自然过程堪称"神器"。"人类世"概念...
关键词:人类世 博物学进路 生态平衡 
博物者自在——刘华杰教授的生命体验与学术道路被引量:3
《鄱阳湖学刊》2017年第5期13-23,共11页田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博物学文化与公众生态意识关系研究"(13&ZD06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博物价值与生态文明建设"(SKZZB2015044)
刘华杰教授是中国新博物学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理论家。本文介绍了刘华杰部分学术经历和学术思想,并讨论了其中的关联,包括:从科学主义到反科学主义的思想转变,在中国科学传播批判学派理论建构过程中的贡献(提出立场问题),对科学知识社...
关键词:刘华杰 博物学 科学传播 反科学主义 
论博物学的复兴与未来生态文明被引量:21
《学术前沿》2017年第5期76-84,共9页刘华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博物学文化与公众生态意识关系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3&ZD067
博物学被遗忘得太久,现在有复兴的迹象,人们仍习惯于将其纳入科学、科普的范畴中思考它。这有一定的道理,但缺点很多。一种比较有启发性的定位是,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宏大背景下,把博物学理解为平行于自然科学的一种古老文化传统。平行论...
关键词:博物学 生态文明 生地 共生 
东亚视角下的植物知识环流——以宇田川榕庵《百纲谱》为例被引量:1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7年第1期34-44,共11页邢鑫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博物学文化与公众生态意识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ZD067)
江户晚期兰学家、博物学家宇田川榕庵费十余年之功完成了介绍西欧植物自然分类系统的《百纲谱》系列手稿,在《百纲略谱》中完整翻译了施普伦格尔系统中的植物科名。榕庵的植物科名翻译调用了本草学、兰学、西博尔德和伊藤圭介合编的《...
关键词:植物科名 百纲谱 宇田川榕庵 西博尔德 马礼逊 
博物学与中国画的交汇:谈蒋廷锡《塞外花卉图》卷被引量:9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7年第1期65-78,共14页王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博物学文化与公众生态意识关系研究("13&ZD067)的资助
《塞外花卉图》卷是一件描绘中国北方塞外植物的珍贵画卷,画家蒋廷锡细致描绘了生长在塞外的66种野生植物。这种对野生植物进行大规模描绘的画作在中国古代极为少见。该文基于博物学的视角对画作中的植物物种加以鉴别,并以画面内容为线...
关键词:塞外植物 博物学 植物鉴别 创作分析 中西比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