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82004)

作品数:6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璐文正邦文培阳郭忠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时代法学》《东方法学》《江淮论坛》《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公众参与立法公众参与代议制代议和谐社会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被引量:1
《东方法学》2012年第6期87-95,共9页文正邦 
笔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机制研究--从理论基础到制度创新探索>(项目批准号:05JJD82004)的重要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社会和谐最关键的是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力、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和谐,这是宪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的集中体现;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就是寻求权利与义务、权利与权力、权力与权力之间和谐中国方式或模式。因此,顺利...
关键词:宪政 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场域视野中的立法——以《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制定为例被引量:3
《河北法学》2010年第6期110-116,共7页徐璐 
200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机制研究--从理论基础到制度创新探索>(05JJD82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我国立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甫一制定出的法律就遭到质疑甚至普遍的批评。这不禁让人思考,难道立法者对这些不足和缺陷都视而不见吗?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了立法,进而决定了法律的样貌呢?场域理论提供了一...
关键词:场域 惯习 权力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构建和谐世界视阀下的区域法治研究和建设被引量:5
《时代法学》2010年第3期3-8,共6页文正邦 文培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机制研究--从理论基础到制度创新探索"(05JJD82004)的阶段性成果
区域法治是建构世界法治秩序以及深化依法治国方略中的一种崭新的法治形态。开展区域法治研究和建设,不仅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切实的法治保障,也是为建立和形成"国际区域法治秩序"以及"世界法治秩序",进而为顺...
关键词:区域法治 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 国际区域法治研究和建设 
代议与参与——对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反思被引量:8
《江淮论坛》2010年第1期113-117,共5页徐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机制研究--从理论基础到制度创新探索"(05JJD82004)
当代公众参与作为参与民主的表现,是在西方代议制民主出现危机、公民社会已经十分成熟、公众民主意识较强等背景下在西方兴起的。目前我国的立法也掀起了公众参与的热潮,这股热潮具有政府主导过多、参与效果差强人意、公众参与能力不强...
关键词:公众参与 参与民主 代议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 
代议抑或参与——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不足与对策研究被引量:5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40-44,共5页徐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82004)
公众参与是当前我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无论公众还是国家机关都对其寄予了厚望。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夸大其积极意义和作用、忽视其缺陷的倾向。从西方的理论和经验以及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公众参与作为直接民...
关键词:公众参与 直接民主 代议制 
制度是什么——从收容遣送制度和救助管理制度谈起被引量:1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51-55,共5页郭忠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机制研究--从理论基础到制度创新探索>的阶段性成果;编号为:05JJD82004;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为<道德和法律和谐发展机制研究>。
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制度到救助管理制度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法制建设中的意识误区:那就是将立法视为制度本身,但立法并不能形成制度。制度深层次的构成因素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本身有客观性...
关键词:制度 立法 社会价值 教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