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CZS008)

作品数:9被引量:2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郝虹王海燕周洁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大学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哲学史》《大连大学学报》《孔子研究》《史学月刊》更多>>
相关主题:魏晋儒学思想史意识形态汉末魏晋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三重视角下的王肃反郑:学术史、思想史和知识史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12年第4期14-24,共11页郝虹 
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王肃与魏晋儒学"(编号05CZS008)
王肃反郑有其家学渊源,《论衡》由其父王朗传之,《论衡》反谶纬神学的理性精神和类推的认识方法对王肃有明显影响,这是除荆州学派的师学渊源外,王肃反郑的另一学术史背景。从郑玄到王肃,既是社会思潮由东汉的道德理想主义转为魏晋的实...
关键词:王肃 郑玄 《论衡》 谶纬 魏晋经学 汉魏思想史 
魏晋儒学盛衰之辨——以王肃之学为讨论的中心被引量:2
《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3期45-59,共15页郝虹 
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王肃与魏晋儒学"(编号05CZS008)的阶段性成果
汉末以降,儒学独尊地位被打破,这缘于天命论的动摇,使汉代官方以儒学为核心内容的完整严密的解释系统出现了漏洞,从而给道、名、法等家的兴起让出了空间。但更重要的是,天命论的动摇,使抑君申臣思潮和"时遇论"命运观兴起,导致儒学凝聚...
关键词:天命论 礼学 王肃 学术思想 官方意识形态 文化传统 
魏晋递嬗下的儒学承传——高平陵政变的文化背景之争辨析
《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20-24,共5页郝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CZS008)"王肃与魏晋儒学"的成果
通过对陈寅恪先生《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和王晓毅先生《王弼评传》中有关高平陵政变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即魏晋递嬗背后没有明显的政治文化之争,高平陵政变背后也无显明的思想文化之争,从而揭示出:经过两汉近400...
关键词:高平陵政变 魏晋 儒学 陈寅恪 王晓毅 
《孔子家语》是否王肃伪作问题新探——从汉魏思想史角度的辨析被引量:4
《孔子研究》2011年第1期89-97,共9页郝虹 
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王肃与魏晋儒学"(项目编号:05CZS008)的阶段性成果
《孔子家语》应是一部很早就有了基本原型的书,并未经两汉官方意识形态的规整,因此其内容中的某些思想倾向与东汉官方意识形态不仅很疏离,而且其被王肃推上历史前台,恰是因为有反东汉官方意识形态且与汉魏之际思想解放潮流的几大主题如...
关键词:《孔子家语》 王肃 郑玄 汉魏思想史 
魏晋学术思想的殊途同归——从王肃经学与王弼玄学对比的角度
《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12-16,共5页郝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CZS008)"王肃与魏晋儒学"成果
王肃经学与王弼玄学作为魏晋学术最具代表性的两支,面对需重建已崩毁的汉末解释系统的时代课题时,前者以挖掘儒学固有资源为主,后者更多借助道家之力;结果前者失败后者成功,此为两者殊途之处。儒学的文化传统主体地位已被奠定,这一前提...
关键词:魏晋学术 王肃经学 王弼玄学 儒家 道家 
儒学的官方意识形态化与汉末流弊被引量:9
《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33-38,共6页郝虹 周洁 王海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CZS008)"王肃与魏晋儒学"的阶段性成果
两汉近四百年将儒学官方意识形态化,是汉末诸多流弊产生的根源。比如因为过于相信德化的效果而轻视了法律的威慑作用而造成的法制松驰的现象;因能否在社会上拥有儒家教诲的孝、廉、敦厚等名声,决定了能否进入仕途而造成的求名之风兴盛...
关键词:儒学 官方意识形态化 汉末流弊 
试论汉末名家思想的兴起与魏晋“名教”一词的出现——兼谈与汤用彤先生名教观点之异同被引量:2
《中国哲学史》2006年第4期65-71,共7页郝虹 
国家社科基金(编号:05CZS008)的阶段性成果。
“名教”一词的出现,是名家思想在汉末魏时兴盛的背景下,名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的产物。汉末名家思想的兴起,刺激了儒家思想中已有的与“名”密切相关的概念的凸显,从这一角度而言,“名教”则是儒家思想充分吸收了名家思想之后的一个词...
关键词:名教 名家 汉末 魏晋 
汉末魏晋时期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被引量:7
《孔子研究》2006年第2期67-74,共8页郝虹 
2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课题"王肃与魏晋儒学"(05CZS008)的系列成果之一。
两汉儒家政治思想经300余年意识形态化的实践后,汉末走向式微。汉末魏晋时期,其或是进行自我修正,比如,在政治用人的问题上,由重德轻才走向尚德与重才因时而定;或是汲取别派思想以自我完善,比如,重新评价并提高法家思想的地位,充分吸收...
关键词:汉末魏晋 儒家政治思想 意识形态 礼法之治 名实关系 
从曹氏三代人对儒学的态度看魏晋儒学的衰落被引量:2
《管子学刊》2005年第4期95-98,共4页郝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CZS008)
曹魏统治者对儒学不重视的态度,是魏晋儒学走向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分而言之,操、丕、睿三人的这种态度又各有其原因:曹操是出于完成统一大业的急迫心情,无暇顾及,而且所下“唯才是举”令对儒家核心价值观起了严重的破坏作用;曹丕为了...
关键词:曹操 曹丕 曹睿 魏晋儒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