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XZX009)

作品数:4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钟仕伦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天府新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自然审美观万物晋宋之际神游神物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中古佛教的传播与自然审美观念的形成被引量: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50-55,共6页钟仕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中古宗教意识形态与自然审美观研究"(07XZX009)阶段性成果
中古佛教的传播在改变中国本土文化的同时改变了中古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般若性空学说与玄学的结合使中古文人发现了自我和自然的二重性,或曰"双重发现"。他们一方面把自然作为"物理的东西"来对待,依据自然界自身的环境、材质和...
关键词:中古 佛教传播 佛教造像 自然审美观念 
王弼的“自然”说与魏晋自然审美观的发展被引量:2
《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5期172-177,共6页钟仕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中古宗教意识形态与自然审美观研究"(07XZX009)
王弼的"自然"说是魏晋玄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自然"说不仅有关于自然本质和关于自然道德律的探讨,而且有关于治乱除暴、建立理想社会的分析,涉及到自然哲学、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是王弼自然哲学思想的精华所在...
关键词:自然 达自然之性 畅万物之情 课美 
中国古代审美移情理论述略被引量:4
《天府新论》2010年第5期145-149,共5页钟仕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中古时期宗教意识形态与自然审美观研究"(07XZX009)的前期研究成果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移情说美学体系,但存在着不少对审美移情现象进行探究的理论。作为汉语母语中的"移情",其概念具有不确定性,一是指改变性情以向善,这个意思又作"移情性";二是指情谊的改变;三是指心境的变化。前两个概念与...
关键词:移情 悲秋 物境 心境 达自然之性 畅万物之情 
“人是精神物”与晋宋之际自然审美观的形成被引量:5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36-43,共8页钟仕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意识形态与自然审美观研究"(07XZX009)的部分研究成果
宗炳提出的"人是精神物"的思想在晋宋之际自然审美观念的形成中有两个积极的意义。一是在认识论上把主体分为精神主体和物质主体,彰显了主体的二重性。在这个意义上讲,"人是精神物"亦可称为"人是精神我",以相对于作为物质形态的"我"。作...
关键词:人是精神物 神游 澄神 泥洹之境 自然审美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