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审美观

作品数:101被引量:15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周均平钟仕伦彭沈莉贺晓娟徐瑞卿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天地人三才之道对柳宗元自然审美观的影响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4年第23期13-15,共3页庄守平 
在儒家文化语境中,生于天地之间的“人”与“天”“地”并称“三才”,有观物取象之能,有裁成辅相之责。受这一思想影响,在游赏山水时,柳宗元体物精微,牢笼百态,纵身造化之流行,敞开了一个个生意流转的审美世界;同时,又认为自然事物有美...
关键词:三才之道 观物取象 辅时及物 
古筝作品演奏中自然审美观的运用研究被引量:1
《戏剧之家》2023年第31期73-75,共3页陈澄 
在古筝作品演奏中融入多种审美思想,不仅可以提升演奏水平,更能体现乐曲情感。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和“自然”有关的审美范畴,进一步探析“自然”审美思想在古筝演奏中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自然”审美 音乐艺术 古筝演奏 
论南朝文人自然审美观新变之佛学渊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84-89,共6页彭沈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诗学文献集成校笺”(14ZDB064);成都师范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项目“语文课程与教学创新团队”(CSCXTD2020B06)。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审美开始自觉,儒、玄、佛、道各家思潮互为交织助力,晋宋之际传入中土的龙树般若中观学说乃其中一种。中观学说以“色”观“空”、以“空”解“色”,消解了心物之别,达到了主客之间物我两忘的境界。其“色空不二”...
关键词:南朝文人 自然审美 色空 物色之自然 时间之自然 意识止观 
论中国电影的自然审美观——基于传统美学的分析视角被引量:1
《电影评介》2023年第14期14-19,共6页吕培铭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文化传统在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价值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ZD18)阶段性成果。
一、传统自然审美观与中国电影的民族性建构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化,如何以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优质资源来熔铸中国电影的民族风格,建构带有中国原创性的电影理论,成为紧迫的时代命题。在中国传统哲学与审美意识的发展中,“自然”扮...
关键词:自然审美观 中国美学史 文化强国战略 传统美学 中国传统哲学 优质资源 文艺美学 审美经验 
工笔仕女技法(五)
《书与画》2022年第5期68-71,共4页张瑞根 
画仕女上衣时应全面细致地解析时代的特征并观察研究仕女着装款式风格变化之差异。在临摹绘画途径中要突出仕女绮罗佳丽的特点,充分展示妇女的丰盈体态、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使作品给人以一种契合时代感的自然审美观。唐代襦衫色泽艳丽...
关键词:织锦图案 自然审美观 仕女 水仙花 悠闲自得 生活情趣 临摹 
天地大美 道法自然
《长江文艺》2022年第3期100-109,共10页明媚 
中国古代美学一贯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自然审美意识深深地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铸造了独具一格的自然审美观。中国古代先哲老子创造了道的概念,将道看成是天地之母,万物之源,强调“道法自然”。另一位哲学家庄子的核心思...
关键词:道法自然 自然审美意识 自然审美观 中国古代美学 自然之美 万物之源 文化心理结构 崇尚自然 
“味象”———审美体验在魏晋山水的生发
《明日风尚(下旬)》2021年第4期92-93,共2页谢倩茹 
文章从“味象”这一美学命题出发,探讨审美体验在山水画创作及欣赏活动中起到的意义。 学者对于“澄怀味象”这一美学命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审美主体的作用上,文章试图通过探究“味象”这一审美体验及其生发的三个阶层———“应目会心...
关键词:澄怀味象 审美体验 自然审美观 
敬畏生命——蕾切尔·卡逊《惊奇之心》中的自然审美观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1年第2期27-30,共4页张红霞 李新德 
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蕾切尔·卡逊海洋三部曲中的生命审美观”(3162019042)研究成果
《惊奇之心》是美国自然文学作家蕾切尔·卡逊一篇自然散文,该书探讨了如何激发和培养儿童对自然的惊奇之心和敬畏之感。在卡逊看来,眼睛本身并不擅长发现,而不断的发现会使我们的眼睛逐渐敏锐,因此要用所有的感官,用心去感受自然、探...
关键词:蕾切尔·卡逊 惊奇之心 自然审美观 敬畏生命 环境美学 
当代首饰之传统又前卫的英伦设计
《中国黄金珠宝》2021年第2期75-77,共3页周凝瑞 
艺术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是社会意识的存在,是文化符号的视觉呈现,不同时期的时尚是各自社会文化的显露。当代艺术文化体现出各个国家独特的审美性与历史性,在建立、维持和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艺术意识伴随着当代设...
关键词:自然审美观 美学意识 当代设计 视觉呈现 文化符号 美学思想 审美性 社会意识 
试论张岱的自然审美观及其成因——以《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为例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0年第5期89-92,共4页张誉尹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从先秦时期产生到汉代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中,经历了"比德""比情""畅神"三个阶段,到了最后一个阶段,人们开始把自然山水当作一个独立个体进行审美,学会从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力量。山水小品文正是在"畅神"说的基础上发...
关键词:张岱 自然审美观 成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