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51036)

作品数:11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传霞石万鹏蒋凯旋更多>>
相关机构:济南大学济南职业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妇女研究论丛》《贵州社会科学》《文艺争鸣》《北方论丛》更多>>
相关主题:身体中国文学政治隐喻脸谱化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尚化身体的文学景观被引量:1
《兰州学刊》2014年第6期74-81,共8页刘传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项目编号:09YJA751036)
时尚是一种有关身体的文化,表达的是文化中的身体。时尚参与了现代人的身体建设,也参与了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文本形态的时尚身体话语,承载着时尚制造与传播,身体规训与建构,身份确立与表达等功用,具有多重文化意蕴和重要社会文化...
关键词:时尚 身体 身份 
没有痛感的身体——论1950-197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的受虐叙述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13年第5期64-67,共4页刘传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批准号:09YJA751036);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身体叙事与自我认同"(批准号:08CWXJ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革命是两种力量的较量与搏杀,在这充斥着暴力的力量抗衡中,肉体博弈与对抗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因而,革命历史小说中充满了大量的施虐与受虐的身体叙事。与死亡叙述一样,1950-1970年代革命历史小说中的受虐叙述走向单一化,革命与否不仅是...
关键词:革命历史小说 死亡叙述 70年代 身体叙事 受虐 情感维度 单一化 合法性 
论《废都》《白鹿原》性叙述中的性别政治被引量:2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28-35,共8页刘传霞 
作者主持研究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09YJA751036);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性别建构研究"(11CWXZ205)的阶段性成果
1990年代以来活跃在性叙述行列中的作家,除了钟情于都市生活的青年作家,还有贾平凹、陈忠实等执着于乡土写作的中年作家。贾平凹为那些深陷在消费文化"废都"里、而且被消费文化"废掉"了政治话语权力的精英知识分子或者说男性文化英雄量...
关键词:《废都》 《白鹿原》 性叙述 象喻 性别政治 
论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爱欲叙述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23-28,共6页刘传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09YJA751036);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身体叙事与自我认同"(08CWXJ16)
文学叙事具有将抽象的伦理道德感性化的功能,通过文学叙述人们能够将外在的要求规范变成主动追求的目标。对于绝大部分中国民众来说,他们更容易在自己所熟悉的文学模式中将革命伦理的质询与召唤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认同革命伦理,...
关键词:爱欲 管理 分配 文学叙述 
论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女性身体形态脸谱化叙述被引量:3
《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第1期56-61,共6页刘传霞 蒋凯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批准号:09YJA751036);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身体叙事与自我认同"(批准号:08CWXJ1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1949年中国大陆的女性解放运动,拓展了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以"铁姑娘"为代表的女英雄形象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对女性能力的评价,打破了女性柔弱无力的僵化性别印象,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以及支...
关键词:女性形象 性别特征 脸谱化 身体形态 
身体治理的政治隐喻——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的疾病叙事被引量:9
《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66-69,共4页刘传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批准号:09YJA751036);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身体叙事与自我认同"(批准号:08CWXJ1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在1950—1970年代,独具个性的个人化身体被规范化、模式化的阶级、集体身体所取代,知识分子张扬自我意识、改造社会的意愿遭遇国家意识形态的整合与压抑,知识分子成为被社会所改造的对象。在这种政治文化语境之中,知识分子不仅丧失了为...
关键词:政治 身体 疾病 隐喻 
论20世纪50-70年代爱欲叙述中的性别政治被引量:1
《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5期78-84,共7页刘传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9YJA751036
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为了社会秩序稳定,也为了聚拢、集结人们全部身体力量为革命建设服务,国家意识形态加强了对爱欲的管束与治理,革命伦理建立了压抑个人爱欲快感、崇尚奉献牺牲的革命爱欲观。然而,从性别政治角度考察,不论是"十七年"...
关键词:叙述模式 性别政治 爱欲 
脸谱化的身体——论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的身体叙述被引量:3
《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92-98,共7页刘传霞 石万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批准号:09YJA751036);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身体叙事与自我认同"(批准号:08CWXJ16)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身体形态的脸谱化与政治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出现与发展,决不仅仅是影响与规塑当代中国人的身体外观的"小"问题,而是一个包含政治和文化等复杂意识形态内涵的"大"问题。英雄的身体形态具有范式功能,而反面人物...
关键词:身体叙述 脸谱化 政治化 1950-1970年代 中国文学 
自我主体的归来与流放——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疯癫话语谱系与文化隐喻被引量:1
《晋阳学刊》2011年第1期129-134,共6页刘传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批准号:09YJA751036);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身体叙事与自我认同"(批准号:08CWXJ16)的研究成果之一
疯癫不是一般医学意义上的疾病,也不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实在,而是一种历史话语建构。作为一种文化隐喻和意义符号,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又一次经历巨大转换的20世纪80年代,它再次获得了出场机会和言说权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书写自...
关键词:疯癫 自我主体 知识分子 
多重身份的文化意蕴解析——重读《人到中年》被引量:1
《理论学刊》2010年第11期123-126,共4页刘传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项目编号:09YJA751036)的阶段性成果
《人到中年》的陆文婷是新时期文学中第一个产生巨大社会效应的多重身份的角色,一个兼具医生和病人双重身份的知识分子。从近代文学开始,文学叙述中的疾病、医生、病人就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生理和职业标志,而是颇具丰厚文化意蕴的隐喻...
关键词:陆文婷 疾病 知识分子 女性 隐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