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gZD071)

作品数:46被引量:10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略昌王向远彭青龙韩加明刘苏周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与探索》《外语与外语教学》《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新中国戏剧研究文学译介小说研究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屠格涅夫小说在中国的百年研读被引量:5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138-146,159,共9页王立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09&ZD071)
屠格涅夫在中国拥有110年的译介史,其小说早在建国前就得到全面的翻译并有了初步的文学批评。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位作家的研究在中国可谓几起几落:17年政治意识形态视野下的解读,10年浩劫的封禁与批判,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历史批评,90年代...
关键词:屠格涅夫 俄罗斯文学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边缘女性书写——女性主义后殖民理论视域下的《羞耻》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120-123,共4页刘苏周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09&ZD071)"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2016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SK201620)"印度移民作家的家园书写与身份建构--以萨尔曼.拉什迪为中心"
解读萨尔曼·拉什迪的小说《羞耻》中的边缘女性形象,可以发现,小说中的女性大都集两种对立的特质于一身:一方面受到父权文化和种族主义的压迫,缺乏社会地位,最终沦为男性的玩物;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完全屈从于被动的静默"他者",不断地探寻...
关键词:萨尔曼·拉什迪 《羞耻》 女性主义后殖民理论 边缘女性 
梭罗政治思想的中国观照
《山东外语教学》2016年第4期69-75,共7页刘略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编号:09&ZD071)阶段性成果
梭罗对政治问题的阐释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但是以往人们相对较少关注这方面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的萌芽初现,到90年代的扛鼎之作,再到进入21世纪以来的拓展勃兴,中国的梭罗政治思想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梭罗政治思想研究是...
关键词:梭罗 政治思想 研究评述 推进拓展 中国学人 
文学本位 回归原典——以《梵语文学史》为例看比较文学教材的编写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21-25,共5页黄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编号09&ZD071)
《梵语文学史》是中国梵语文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它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还具有不可低估的开创意义,是中国印度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重评《梵语文学史》,探索金克木先生印度文学研究路径,学习注重文学本位,注重原典,不作空论和主观臆...
关键词:梵语 金克木 文学史 原典 印度文学 
祛魅与重估:对梭罗与中国古代文化关系的再思考被引量: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74-83,共10页刘略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编号:09&ZD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梭罗在其思想形成过程中,通过阅读英译本和法译本的儒家经典及其它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鉴于西方学界过分强调印度文化之于梭罗的重要性而对中国古代文化之于梭罗的启迪有所忽视,中国学人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在...
关键词:梭罗 中国古代文化 文化自觉 
新中国60年印度乌尔都语文学研究的回顾与评析
《外语教学》2015年第4期90-94,共5页蔡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编号:09&ZD071)的部分研究成果
新中国乌尔都语文学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的少量译介开始,20世纪80年代之后,译介数量有所增多,范围有所扩大,且对印度乌尔都语文学史的梳理及各种综合研究、个案研究逐渐展开。新中国60年乌尔都语文学研究不乏发现与创新,但仍存在研究群...
关键词:印度 乌尔都语文学 研究现状 
徐迟和梭罗:以《瓦尔登湖》的翻译为中心被引量:3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38-44,共7页刘略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09&ZD071);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梭罗在中国"(A-2400-10-0120)
徐迟与梭罗《瓦尔登湖》之间的情缘持续了几十年时间。徐迟初译和复译《瓦尔登湖》的时间跨度极大,其间先后经历了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和1980年以后的改革开放。徐迟对梭罗《瓦尔登湖》的翻译认知,经历了一个肯定——...
关键词:徐迟 《瓦尔登湖》 梭罗 翻译认知 
文学VS政治:帕慕克的文学思想探源被引量:1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21-27,共7页刘苏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09&ZD071)
帕慕克以创作闻名世界,而其文学思想尤其是有关"文学与政治"的论述独树一帜,迄今尚未引起学界重视。本文参照其创作实践,并将相关论述与当代西方文论进行广泛比较发现:首先,帕慕克将"文学与政治"问题作出解说;其次,他提出另一种文学的...
关键词:帕慕克 文学理论 第三世界文学 政治 文学性 
我国解放前新西兰文学译介之考察与评析被引量:1
《英语研究》2014年第3期19-26,共8页刘略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编号:09&ZD071)之子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解放前的新西兰文学译介始于1923年徐志摩《哀曼殊斐儿》的发表。继徐志摩之后,陈西滢、沈雁冰、凌淑华等人也纷纷在报刊上或翻译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或撰文对曼斯菲尔德进行评介,由此掀起了译介曼斯菲尔德和新西兰文学的一股热...
关键词:新西兰文学 曼斯菲尔德 英国身份 短篇小说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研究在中国
《外国语文》2014年第3期1-9,共9页罗益民 张雪梅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09&ZD071)
本文所考察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研究,特指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盛行于14-17世纪欧洲文学界的文艺复兴精神在中国的传播与认知。一个多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研究周期可略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初的发现期、1949-1977的...
关键词: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研究 中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