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750009)

作品数:7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栋辉李春青谷卿唐卫萍陈博涵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兰州学刊》《甘肃社会科学》《美育学刊》《忻州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诗学旨趣文人士大夫身份冲突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极其变”:从“以文为词”到稼轩词的“象”与“事”被引量:2
《中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1期67-72,81,共7页谷卿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宋金元文艺思想史"(11JJD750009)阶段性成果
辛弃疾主动尝试、积极实践的"以文为词"呈现出一种"后设性",这是"以文为词"的稼轩体超越以往词体旧式的特点,他以作词来保持"诗戒",故得以在词这一领域开辟出许多瑰奇曼妙的空间,既可针砭政弊,又能寄怀山水,还能思接千载、将政治抱负化...
关键词:“极其变” 稼轩词 以文为词 词学思想 
论南宋“以禅喻诗”视域中诗学旨趣的嬗变
《兰州学刊》2015年第3期74-79,共6页李栋辉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宋金元文艺思想史”(项目编号:11JJD750009);中子项目“宋金诗学思想史”;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文化重构视域中的南宋与金代诗歌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4M552261)的阶段性成果
南宋诗坛"以禅喻诗"视域中诗学旨趣的变迁可从三个层面谈起:首先,江西诗派"以禅喻诗",注重从"渐修"到"顿悟",目的在于追求流转圆美的诗歌境界,以此纠正江西诗派后学的模拟之弊;其次,主张走出江西诗风限制的诗人,则主张以"顿悟"为先,其...
关键词:南宋 以禅喻诗 渐修 顿悟 本位 
戴良的边缘心态与其遗民化被引量:1
《文学遗产》2014年第6期73-80,共8页陈博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度重大研究项目"宋金元文艺思想史"(11JJD75000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012M510337)阶段性成果
作为元遗民的戴良,其气节与操守受到后人的推崇并加以典型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戴良丰富的人物个性。以元明鼎革为背景,考察戴良在逸民、族群、遗民等身份上的多元认同,进一步把握戴良边缘化的心理结构,这对于还原他的人生心态,以及...
关键词:戴良 出处之义 边缘心态 遗民化 
重估北宋“三家《诗话》”的诗学旨趣被引量:1
《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92-95,共4页李栋辉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宋金元文艺思想史"(11JJD750009)的子项目"宋金诗学思想史";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文化重构视域中的南宋与金代诗歌比较研究"(2014M552261)的阶段性成果
北宋熙、丰至元祐期间,欧阳修、司马光、刘攽三家《诗话》先后出现:首先,它们并非只是随意性的"闲话",也可视为北宋诗学思想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有意识的系统总结;其次,三者隐含了北宋开国到熙丰年间重要的诗学思想,显示了相似的诗学追求...
关键词:《六一诗话》 《续诗话》 《中山诗话》 诗学旨趣 个性差异 
论陆游与元好问诗学典范选择的异同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10-14,共5页李栋辉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5000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M552261)
文章阐述了陆游与元好问南北诗坛"双峰并峙"现象的原因,指出了二者诗学典范选择的异同,分析了二者诗风差异的根源,以此来论证诗学选择与诗歌创作实践之间的关系。宗杜学陶成为陆、元二人诗学典范选择的共同点,造成二者诗风有相似之处,...
关键词:陆游 元好问 诗学典范 诗学实践 
在“文人”与“士大夫”之间——略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身份冲突被引量:5
《船山学刊》2013年第3期74-82,共9页李春青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宋金元文艺思想史>(11JJD750009)
我们通常把中国古代的知识阶层称为"士人"或者"士大夫",这是不错的。但是如果细加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个阶层的职业、身份实际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职业的角度看,这个阶层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三种,一是以读书为主的书生,二是因读书优异而做官...
关键词:文人 士大夫 身份 
“墨竹”绘画样式的经典化——以文同“墨竹”创作为中心被引量:1
《美育学刊》2013年第1期97-107,共11页唐卫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宋金元文艺思想史>(11JJD750009)子课题<宋代书画思想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墨竹"创作的传统由来已久,直到北宋时经过文同之手,"墨竹"才作为一种经典绘画样式确立下来,成为后世画家模仿的典范。文同在对画竹技法进行探索的同时,将"君子"人格注入到墨竹的创作之中,"画"出了士大夫眼中理想的竹子。"墨竹"由此成...
关键词:墨竹 文同 北宋画坛 苏轼 经典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