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

作品数:648被引量:4262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翁伯琦王义祥刘波谢华安雷锦桂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主题:杂交水稻选育水稻栽培技术氨基酸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福建省花生地方品种营养特性分析被引量:1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23年第3期380-386,共7页颜孙安 林香信 刘文静 黄敏敏 黄彪 姚清华 
福建省“5511”协同创新工程项目(XTCXGC2021020);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2020R102200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CXTD2021011-1)资助。
为挖掘并精准利用福建地方特色花生(Arachis hypogaea)资源,以‘赖坊’、‘衙口小琉球’、‘朱口小籽’、‘文亨红衣’、‘洋后’等5种地理标志花生为研究对象,描述生物学性状,比较分析其营养(脂肪酸、矿质元素、维生素E、甾醇和白藜芦...
关键词:花生 生物学性状 营养品质 活性物质 品种 
福建太子参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中国中药杂志》2023年第10期2732-2738,共7页张武君 刘保财 陈菁瑛 黄颖桢 赵云青 蔡净蓉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J01485);福建省属公益项目(2021R103400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CXTD2021014-2);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5511”协同创新工程项目(XTCXGC2021003-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710502)。
福建省柘荣县太子参黑斑病常于每年4—6月份的多雨季节暴发,为太子参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对该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明确太子参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该研究依据柯赫法则对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及...
关键词:太子参 黑斑病 梨黑斑链格孢 多基因序列分析 生物学特性 
福建省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对六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被引量:1
《应用昆虫学报》2023年第1期223-232,共10页赵金凤 卢学松 黄培枝 丁雪玲 姚凤銮 王竹红 翁启勇 郑宇 何玉仙 
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2020N0026);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20R1024008);福建省农科院创新团队项目(CXTD2021027);“5511”协同创新工程(XTCXGC2021011,2021017)
【目的】为明确福建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田间种群对农业农村部推荐使用的主要防治药剂的敏感性。【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南平建瓯、三明永安、福州福清和漳州长泰4个地区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敏感性 
福建太子参紫纹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中国中药杂志》2023年第1期45-51,共7页刘保财 陈菁瑛 张武君 黄颖桢 赵云青 叶京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710502);福建省属公益项目(2021R103400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CXTD2021014-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项目(XTCXGC2021003);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5511”协同创新工程项目(XTCXGC2021003-5)。
紫翁羽病为太子参的主要根部病害之一。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太子参紫纹羽病的病原菌种类,2017—2021年持续从福建省太子参主产区采集具有太子参紫纹羽症状的块根及菌核,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分子鉴定对病原菌...
关键词:太子参 紫纹羽病 病原鉴定 桑卷担子菌 生物学特性 
南方常见艾蒿品种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粮食与饲料工业》2022年第6期44-48,共5页李珊珊 杨敏 吴维坚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对口帮扶项目“艾草挥发性成分检测及加工技术研发”(DKBF2021-0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对外合作项目“香药植物新品种资源交流与创新利用”(DWHZ-2022-1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南药植物科技创新团队”(CXTD2021001-2)。
对我国南方常见的艾、五月艾、黄金艾蒿与蕲艾的植物性状进行对比,并对其中的生物碱、有机酸、黄酮、多肽和主要挥发性成分等活性成分在饲料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综述了南方不同艾蒿品种作为禽畜及水产日粮添加剂的可行性。
关键词:饲料添加剂  活性成分 五月艾 黄金艾蒿 
细胞自噬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福建畜牧兽医》2022年第6期54-60,共7页王劭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J0148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专项(GJPY2019004);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CXTD2021034)资助。
本文综述自噬发现的历史、相关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自噬的生物学功能、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细胞自噬 自噬体 溶酶体 分子调控 
漳州地区栽培的3种艾草挥发性成分比较被引量:3
《中国农学通报》2022年第33期60-67,共8页吴维坚 杨敏 李珊珊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对口帮扶项目“艾草挥发性成分检测及加工技术研发”(DKBF2021-0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对外合作项目“香药植物新品种资源交流与创新利用”(DWHZ-2022-1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南药植物科技创新团队”(CXTD2021001-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项目“亚热带园艺作物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2022KF01)。
研究分析比较漳州地区产的蕲艾(Artemisia argyi var. argyi ‘Qiai’)、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及黄金艾(Artemisia vulgaris)挥发性成分。运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技术分别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并对测定成分进行比较。经G...
关键词:蕲艾 五月艾 黄金艾 挥发油 挥发性成分 
沼液安全利用的总量匹配研究——以光泽县山头村沼液浇灌稻田为例被引量:1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2年第11期43-47,共5页李小女 叶菁 于丽娜 闫晶 朱惠琼 罗旭辉 
福建省红壤山地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CXTD2021009-1);“无废城市”试点——种养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建立及环境风险研究。
为光泽县实施沼液安全利用的可行性提供科学支撑,在光泽县山头村开展10组不同沼液灌溉水稻的方式,观测稻谷产量、品质、氮素利用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沼液与化肥合理搭配,能够提升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不同处理稻米重金属含量均符合食品...
关键词:沼液 安全利用 稻田 生态承载力 
植物源提取物对小菜蛾抑制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
《生物灾害科学》2022年第3期305-310,共6页李珊珊 杨敏 吴维坚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对外合作项目(DWHZ-2022-15);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CXTD2021001-2);漳州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Z2021J37)。
植物源杀虫剂因其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农业害虫的防治选择上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从不同植物提取物入手,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植物源小分子物质、油溶性成分及水溶性成分在小菜蛾综合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探索植物源杀虫剂防...
关键词:植物源提取物 小菜蛾 杀虫剂 研究进展 
福建名特花生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被引量:4
《食品工业科技》2022年第17期316-321,共6页颜孙安 林香信 刘文静 黄彪 姚清华 
福建省“5511”协同创新工程项目(XTCXGC2021020);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CXTD2021011-1);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2020R1022006)。
目的:探明5种福建名特花生果仁的氨基酸组成特征及营养价值差异。方法:以赖坊花生、衙口小琉球花生、朱口小籽花生、文亨红衣花生、洋后花生为试验材料,采用酸碱水解法,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花生果仁氨基酸含量。以WHO/FAO推荐的蛋...
关键词:花生 蛋白 氨基酸 营养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