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AZD063)

作品数:25被引量:5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黄万华黄一黄发有岳玉杰解孝娟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当代文坛》《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海外华文文学华文文学香港文学台湾文学海外华文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归一:五四新文化的海外开启--盛成的旅欧创作被引量:1
《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11期39-47,共9页黄万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和中华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4ZDB80);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项目编号:11AZD063)的阶段性成果
五四后,深受五四新文化影响的中国作家旅居欧洲,在海外写作的语境中丰富、发展五四新文化,成为欧洲华文文学历史中极为重要的一页,也让世界第一次认识了作为中华新文化的五四文化。盛成作为第一位以双语写作而在欧洲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文...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 欧华文学 盛成 归一 
“出走”与“走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进程被引量: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38-49,共12页黄万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14ZDBO8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11AZD063)
海外华文文学产生于华人"有来无回"的"出走",而其前途和价值在于"落地生根"而非"叶落归根"。"落叶归根"联系着中国人的传统心态和人生,"落地生根"则反映出海外华人社会在地化的成熟。前者会有浓厚甚至鲜明的"中国性",后者则有着独特而...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 百年历史 中国性 本土性 
分割中的流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总体性——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汉语文学的再审视被引量:2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135-141,共7页黄万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二十世纪东亚抗日叙事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5ZDB090);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项目批准号11AZD063)的阶段性成果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汉语文学是"人民的文学"新时代的开启和五四"人的文学"传统的延续。两者"共存"于文学分割中的流动,成就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文学的基本版图,形成多元复杂情境决定的文学格局,也使得这一时期不同空间的文学产...
关键词:文学流动 人民的文学 人的文学 历史总体性 
百年欧华文学与中华文化传统被引量:2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第3期5-15,共11页黄万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项目号:14ZDBO80);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项目号:11AZD063)的阶段性成果
欧洲华文文学在世界性语种最多样、文化传统悠久丰富的西方大洲,既富有建设性地参与了五四新文化传统的形成、发展,更创造性地开启、推进了中国文化多源多流传统,尤其被历史遮蔽的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换,在本源和"他者"两种文化精华的交...
关键词:欧州华文文学 中华文化传统 五四新文学传统 欧洲文化 
在地和旅外:从“三史”看华文文学和中华文化被引量:1
《广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157-165,共9页黄万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项目号14ZDBO80);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项目号11AZD063)的阶段性成果
"华文文学"是一个现代概念,它产生于近百余年来华人多向流动、迁徙而形成的移民文化中,"台湾文学史"、"香港澳门文学史"和"海外华文文学史"的"三史"覆盖了华文文学的全部时空。"旅外"和"在地"是华文文学两种基本形态,两者之间包括转化...
关键词:台湾文学 香港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在地 旅外 中华文化 
在地和旅外:从“三史”看华文文学和中华文化被引量:10
《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149-157,共9页黄万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项目号14ZDBO80);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项目号11AZD063)的阶段性成果
"华文文学"是一个现代概念,它产生于近百余年来华人多向流动、迁徙而形成的移民文化中,"台湾文学史"、"香港澳门文学史"和"海外华文文学史"的"三史"覆盖了华文文学的全部时空。"旅外"和"在地"是华文文学两种基本形态,两者之间包括转化...
关键词:台湾文学 香港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在地 旅外 中华文化 
大隐隐于西:从程抱一创作看中华文化和欧华文学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146-156,160,共11页黄万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14ZDBO8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11AZD063)
程抱一欧洲"隐居"中的写作致力于"本源"和"他者"两种文化的精华之间建立起生命感受的交流,由此丰富民族文化和人类文化。他视"三元思想"为道家和儒家共同之道,又和西方艺术思想有精神上的暗合相通,从而将三元论这一"中国思想所奉献的理...
关键词:程抱一 中华文化 欧洲华文文学 三元论 
马华抗日救亡文学中的在地意识被引量: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9期55-62,共8页黄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整体)研究"(11AZD063);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百年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传统"的阶段性成果
马华抗日救亡文学时期是百年马华现代文学史中交织着各种复杂因素的时期。本文从马华抗日救亡文学时期的在地化进程、抗日救亡意识的深化、文学创作的"两面性"等方面展开考察,认为马华抗日救亡文学仍然构成了植根于自身现实的马华文学...
关键词:马华文学 抗日救亡文学 在地意识 
流动的文学史视野中的日占区文学被引量:3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5年第2期267-282,共16页黄万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14ZDBO80);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百年华文文学(整体)研究”(11AZD063)阶段性成果
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研究的沦陷区文学是指中国大陆被日本占领地区的文学创作,但日本对中国领土的占领还包括1895年被割让的台湾和1941年太平洋战争后被攻占的香港,那里都存在中文文学。此外,日本占领区还延及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那...
关键词:文学传统 日占 日本当局 现代诗歌 沦陷区文学 抗战后期 纪弦 左翼文学 文潮 现代主义诗歌 
写什么和怎样写:十七年小说的生存限度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61-69,共9页黄万华 黄一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06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ZW099);山东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13RWZD01)
小说的价值在于其"写什么"的独一无二性和"怎样写"的最大发展空间。从解放区的扩展到共和国的建立,新的世界和新的生活使小说面对新的"写什么"的课题,并带来小说自身能写的无穷可能性、小说叙事方式的多样性和小说家被允许写什么、怎样...
关键词:十七年文学 小说 文体 文学转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