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ZXB001)

作品数:12被引量:4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秀华张璐杜疆马翠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辩证法研究》《北方论丛》更多>>
相关主题:存在论过程论工程伦理历史唯物主义莱布尼茨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做”以成人:人之存在论问题中的工程存在论意蕴被引量:10
《哲学研究》2017年第11期121-126,共6页张秀华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回归工程的人文本性:现代工程批判"(编号14FZX02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3ZXB001);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的阶段性成果
人的存在论问题内蕴着工程存在论,人类借助工程行动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世界、属我的意义世界,并成就人自身。然而,自为的现代工程以异化的形式导致了工程人文本性的迷失。面对如此"急难",必须把"工程之问"进展到"人之问",以期在工程行动...
关键词: 工程 生存论 存在论 工程伦理 
在场的他者——马克思与怀特海的他者之维被引量:10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45-53,共9页张秀华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比较研究"(13ZXB001);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调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性研究成果
马克思与怀特海在有机论、整体论和过程论的立场下,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及其二元论思维方式,诉诸主体间性的主体性原则,无论是其存在论、认识论还是价值论都开显了他者之维,让他者始终在场,并体现在他们的伦理观上。只不过马克思基于历史...
关键词:马克思 怀特海 他者 主体间性 存在论 认识论 价值论 
马克思与怀特海的精神实践之比较被引量:3
《理论探讨》2017年第1期38-44,共7页张秀华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比较研究"(13ZXB001);2012年度中国政法大学校级社科规划项目"历史;实践与过程"(12ZFG71001)阶段性成果
无论是作为现代思想家的马克思,还是作为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奠基人的怀特海,他们都批判传统实体论形而上学,分别在历史唯物主义和泛经验论的实在论立场下,依循整体论、过程论、生成论的解释原则与辩证思维方式,以"现实的人""经验事态"为主...
关键词:马克思 怀特海 精神实践 历史唯物主义 泛经验论 整体论 过程论 
从有机、有序到和谐与文明——怀特海与马克思的机体思想之比较被引量:7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5-12,共8页张秀华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ZXB001);2012中国政法大学社科规划项目"历史;实践与过程"(项目编号:12ZFG7100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回归工程的人文本性:现代工程批判"(项目编号:14FZX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奠基人的怀特海与现代思想家马克思他们热切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同时也看到受近代力学影响所形成的机械论自然观和宇宙观的局限,都批判二元论思维方式和传统实体论形而上学,在建构各自的新哲学观基础上,依循历...
关键词:怀特海 马克思 有机体 过程辩证法 实践过程论 
现象学视野中的现代工程与都市文明被引量:2
《兰州学刊》2016年第11期93-98,共6页张秀华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回归工程的人文本性--现代工程批判"(项目编号:14FZX026);2013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ZXB001);2012年度中共政法大学校级社科规划项目"生态危机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项目编号:12ZFG71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现象学的视野下,现代都市文明是由现代工程支撑的现代工业所成就的。现代工程、现代工业、现代都市的互动与合谋,把人类带到一去不复返的现代世界,孕育了现代工业主义和技治主义的意识形态,最终导致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技术的敞开与遮...
关键词:现象学 现代工程 现代工业 现代都市 现代性 都市文明 互联网 工程4.0 工业4.0 工程伦理 
回归与超越:莱布尼茨与怀特海的有机宇宙论之比较被引量:2
《哲学研究》2016年第5期84-90,129,共7页张秀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莱布尼茨科学与文化著作编译及研究"(编号14AZD115);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回归工程的人文本性--现代工程批判"(编号14FZX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比较研究"(编号13ZXB001)
莱布尼茨与怀特海虽处不同时代,但他们在许多领域有共同的研究兴趣,都在回归传统的立场上复兴有机宇宙论,以克服机械宇宙论的理论局限。从而,在主体性原则下基于实在论形而上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有机宇宙观。作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奠基人...
关键词:有机宇宙论 单子论 过程论 存在论 
莱布尼茨与马克思的中国观之比较
《北方论丛》2015年第4期113-118,共6页张秀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莱布尼茨科学与文化著作编译及研究"(14AZD115);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比较研究"(13ZXB001)
在贸易和资本全球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相隔一个半世纪的莱布尼茨与马克思都热切地关注过中国,由于中国和欧洲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致使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评价有巨大差别:身处启蒙早期的莱布尼茨几乎把中国当成审美对象,拥有积极和...
关键词:莱布尼茨 马克思 中国观 
现代实践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被引量:6
《哲学研究》2015年第3期18-23,共6页张秀华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回归工程的人文本性--现代工程批判"(编号14FZX02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比较研究"(编号13ZXB001);中国政法大学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历史;实践与过程"(编号12ZFG71001)的阶段性成果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考察,特别是对其实践哲学解读,需将其置于现当代西方哲学转向的总体境遇下,借鉴西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理解理路,并基于马克思"实践"范畴的新解及其哲学范式转换,指认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只能是现代实践哲学,以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现代实践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西方工程技术与宗教关系的阐释范型及其局限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年第11期92-98,共7页张秀华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比较研究"(13ZXB001);2012年度中国政法大学社科规划项目(12ZFG71001)
工程、技术与科学是人们实证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它们与宗教、艺术等共同构成人之生存的基本建构。因此,对工程技术与宗教关系的考察不能脱离现实的人之生存实践和历史性境遇。西方学者在基督教背景下,依循总体性原则,形成既有对工程技术...
关键词:工程 技术 宗教 关系 解释范型 文化 处境化 
科西克“人与世界关系”阐释的实践基质
《理论探讨》2014年第2期55-58,共4页张秀华 马翠明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比较研究"(13ZXB001);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历史;实践与过程"(12ZFG71001)阶段性成果
作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的科西克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传统,在总体性辩证法和实践哲学范式下,把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把劳动、生产作为直接性的基本实践样式,把哲学、经济、艺术、宗教等都看作实践形式和人的关系之表述,强...
关键词:科西克 实践 异化 人与世界关系 伪具体 具体总体 现代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