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7JJD770105)

作品数:15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肖玉秋岳巍阎国栋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济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史学集刊》《史学月刊》《世界宗教文化》更多>>
相关主题:东正教传教中俄关系文化交流教习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语言文字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917年前俄国驻北京传教团办学活动研究被引量:3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7期130-137,共8页肖玉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俄文化交流史研究>(批准号:07JJD770105)
1822年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开办了第一所针对满洲镶黄旗俄罗斯佐领子弟的学校。虽然1858年俄国通过《中俄天津条约》攫取了在华自由传教的特权,但在此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俄国传教团仅在北京地区增开了两所学校。庚子之变以后,为适应...
关键词:俄国 中国 东正教 学校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留俄学生被引量:1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2014年第1期218-230,共13页肖玉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俄文化交流史研究”(07JJD770105)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国门被打开之后,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人逐渐意识到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的重要性。从1896年开始,官费留学生和自费留学生赴俄国学习语言和"实学"。留俄期间,他们接受俄国校方与驻俄公使、游学监督的双重管理。学成归国后,经考试...
关键词:留俄学生 中俄关系 文化交流 
17~19世纪俄国人对中医的研究被引量:5
《史学月刊》2014年第3期60-67,共8页肖玉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俄文化交流史研究"(项目编号:07JJD770105)
医学是中俄早期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俄国人自17世纪便开始了对中国的医学理论、医疗体制、医学教育以及医疗方法的认识历程,撰写了一系列介绍文章和研究论著。19世纪中期俄国政府组织权威专家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药进行了临床试验、...
关键词:俄国 中医 医典 
晚清赴俄使臣的俄国历史文化观被引量:1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2013年第1期124-136,共13页肖玉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俄文化交流史研究”(07JJD770105)的成果之一
当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之后,清廷先后派遣张德彝、缪祐孙、王之春亲赴俄国,以了解俄国情形和办理外交事务。其间三位使臣对俄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考察。他们撰写的旅俄游记,有助于改变国人对俄国认识不足的被动局面,在一定...
关键词:晚清 使臣 俄国 历史文化观 
1917年前俄国关于驻北京传教团政策的演变被引量:2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68-78,共11页肖玉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7JJD770105)
从1715年向中国派出首届传教团,俄国政府即开始了对这个特殊驻华机构长达两个多世纪的经营。18世纪圣务院和外务院的指令以规范传教团成员行为和责成其学习满汉语及搜集情报为主旨。从第十届起传教团的活动主要以外交部1818年指令为依据...
关键词: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 中俄关系 俄国政府 
1917年前俄国东正教传教团在华开立学堂考略
《世界宗教文化》2011年第3期25-27,共3页肖玉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俄文化交流史研究"(07JJD770105)
俄国传教团在华办学经历了近百年历史。从1822年至19世纪末,传教团仅限于在北京城及周边农村开立学堂,招收对象主要是雅克萨战役俄俘后裔和贫苦家庭子弟。庚子之变之后,为扩大在中国的宗教影响,进而达到文化侵略的目的,传教团开始将办...
关键词:俄国 东正教 传教团 学堂 
《聊斋志异》在俄译综述被引量:1
《大家》2010年第10期169-169,共1页岳巍 
济南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聊斋志异》俄译研究—兼与英译对比”(B0816);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俄文化交流史研究》(项目号:07JJD770105)子课题《中俄文化交流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S0884)的阶段性成果
在《聊斋志异》的外译史上,俄苏的译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翻译聊斋小说的历史已近一个半世纪,从单篇译文到选译本,从不同时期的选本到综合本,俄苏几代汉学家一直致力于聊斋小说的翻译和出版,促进了《聊斋志异》在俄罗斯的传播。其中,...
关键词:《聊斋志异》 阿列克谢耶夫 俄译 综述 
《中俄天津条约》中关于俄国在华自由传教条款的订立与实施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132-138,共7页肖玉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俄文化交流史研究"(项目编号:07JJD770105)
1858年俄国胁迫中国签订的《中俄天津条约》首次赋予了俄国人自由在华传教的权利。俄国全权代表普提雅廷不仅是该条约的签订者,而且是在华传播东正教的积极推动者。然而,由于对传教可能对俄国侵占中国领土和攫取贸易利益产生消极影响的...
关键词:中俄天津条约 普提雅廷 自由传教 
《伊戈尔远征记》在中国的翻译和研究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124-126,共3页岳巍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7JJD770105)
《伊戈尔远征记》是古代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之作,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流传广泛,已经被翻译成了几十种语言文字。在中国,《伊戈尔远征记》迄今已经有两个译本,且出版了这两个译本的多种版本,研究也比较深入,但仍存在不少需要...
关键词:伊戈尔远征记 中国 翻译 研究 
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监护官考略被引量:1
《清史研究》2010年第2期125-130,共6页肖玉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俄文化交流史研究"(07JJD770105)的阶段性成果
从1715年第一届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来华到十月革命爆发的约两个世纪中,俄国共派遣了18届传教团来华,其中7届有监护官随行。这些监护官表面上只是负责新旧传教团的交接与护送,实际上却是严格执行俄国政府秘密指令的外交代表。
关键词:东正教 传教 俄国 监护 北京 十月革命 秘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