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097)

作品数:56被引量:13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艾冲孟洋洋保宏彪李宗俊赵景波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研究》《水土保持通报》《内蒙古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鄂尔多斯高原西汉唐代县治西汉时期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魏河西地区“河南宫”、“承华宫”与“拔隣山城”故址初探被引量:1
《西夏研究》2020年第S01期132-138,共7页艾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鄂尔多斯高原历史地理研究”(项目批准号:11&ZD097)的阶段性成果。
北魏初期曾经在今河套高原先后建造“河南宫”、“承华宫”以及“拔隣山城”。“河南宫”故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昭君镇的二狗湾古城遗址,“承华宫”故址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沙圪堵镇南部的石子湾古城遗址,“拔隣山城”位...
关键词:北魏 河南宫 承华宫 拔隣山城 
唐中后期中央与朔方军关系新探--以韩游瓌受代事件为例
《宁夏社会科学》2020年第2期173-179,共7页肖爱玲 张艺航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鄂尔多斯高原历史地理研究”(项目批准号:11&ZD097)的阶段性成果。
中央与地方之关系问题既是王朝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学界长期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唐代中后期朝廷与藩镇之间的矛盾是王朝政治的主要问题。唐德宗贞元四年(788),邠宁节度使韩游瓌受张献甫之代,潜归京师,引发邠宁士卒的哗变。两《唐...
关键词:唐中后期 韩游瓌 朔方军 治军方式 族群观念 
西汉上郡北部都尉府驻地考被引量:1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61-66,共6页孟洋洋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鄂尔多斯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编号:11&ZD097)。
西汉在边郡设立“部都尉”,协助郡太守负责边郡防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上郡高望县和望松县各有一个北部都尉。此记载明显有误。西汉上郡北部都尉只有一个,治高望县城。从政区地理、考古学和军事地理学视角分析,西汉上郡北部...
关键词:西汉 上郡 北部都尉 高望 吉尔庙古城 
中古交通视域下的鄂尔多斯高原
《西夏研究》2019年第4期86-91,共6页保宏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鄂尔多斯高原历史地理研究”(项目编号:11&ZD097)的阶段性成果
自秦汉以来,地处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融地带的鄂尔多斯高原作为连接关中和漠北的重要通道,受到历代中原王朝的高度重视。唐代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以延、灵、庆、盐、丰五州为中心构成了跨越南北与纵横...
关键词:鄂尔多斯高原 唐代 交通网络 
西夏与辽朝交通干线“直路”的开辟与作用被引量:1
《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211-216,共6页李雪峰 艾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鄂尔多斯高原历史地理研究”(11&ZD097)
“直路”是西夏李继迁至李元昊时期,为便于与辽朝建立同盟、完善全国道路交通网、构筑西夏东部军事驻防体系,开辟的一条从其统治中心至辽国临潢府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驿道。李继迁叛宋附辽后开辟起自“地斤泽”的“直路”,沿唐代...
关键词:西夏  直路 驿道 作用 
石峁古城建造年代再探索被引量:1
《西夏研究》2019年第4期73-80,共8页艾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鄂尔多斯高原历史地理研究”(项目编号:11&ZD097)的阶段性成果
石峁古城的具体建造时间及其属性现存四种说法,即黄帝部落居邑说、黄帝都城昆仑说、西夏都邑说、新石器时代工业城市说。诸说皆基于石峁古城建造及存续于公元前2300-公元前2000年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晚至夏代早期)的判定,但其存...
关键词:石峁古城 贰城 石堡 
夏辽“直路”西夏境内驿站位置考述
《西夏学》2019年第2期69-81,共13页李雪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鄂尔多斯高原历史地理研究”(11&ZD097)阶段性成果.
"直路"是西夏开辟的一条从其统治中心至辽国首都临潢府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驿道,是西夏与辽朝的交通干道。通过宁夏和内蒙古现存的古遗迹遗物与《西夏地形图》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古今地图、文物调查成果及野外考察,...
关键词:西夏  直路 驿站 《西夏地形图》 
两汉流放地的分布状况及其成因被引量:2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年第4期48-53,共6页张文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鄂尔多斯高原历史地理研究”(11&ZD097)
西汉和东汉王朝的流放地各以京师为中心分布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但两汉王朝的流放地分布有所区别。表现为西汉流放地集中在西方和南方,以西方的敦煌郡和南方的汉中郡、合浦郡最多;而东汉流放地集中在南北两个方向,以北方的朔方郡和南方...
关键词:西汉 东汉 流放地 分布特点 影响因素 
唐代西受降城的商业贸易地位简论
《西夏研究》2019年第3期92-98,共7页余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鄂尔多斯高原历史地理研究”(项目批准号:11&ZD097)的阶段性成果
开元十五年(727),唐朝在西受降城开设与后东突厥的互市之所,是西受降城商业贸易活动正式展开的标志。后东突厥部族政权于天宝初年灭亡后,回纥藩属政权继之而起,也在西受降城与唐朝内地商人进行互市贸易。安史之乱后,传统丝路北移,西受...
关键词:西受降城 回纥 贸易活动 
论隋唐时期丝路重镇泾州重要的交通战略位置被引量:2
《唐都学刊》2019年第4期64-70,共7页李宗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鄂尔多斯高原历史地理研究”(11&ZD097)成果之一
自古以来,泾州即为金关锁钥之地。泾州位处弹筝峡东口,是东西大道上重要的商贸重镇,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要冲。隋唐时期,途经泾州之东西驿道,为通向凉州及西域的捷径,当时北方突厥、回鹘历次南下所取之泾原道,重要一段即经其...
关键词:隋唐时期 泾州 丝路重镇 交通战略位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