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30001)

作品数:4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郭淑新余亚斐刘桂荣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哲学研究》《江淮论坛》《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敬畏荀子《道德经》老子圣人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从“分”看荀子哲学中的“他人”思想
《江淮论坛》2012年第2期92-96,共5页刘桂荣 郭淑新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9CZX023);安徽师范大学项目培育基金(2010xmpy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9YJA730001)
荀子哲学中的"他人"思想主要体现在关于"分"的论述中。一方面,他通过"天人之分",将人从神秘化之"天"中分离出来,凸显了个体的独立存在与价值,在确保人类主体地位的同时,赋予"他人"以个体的独立性。"他人"对于"我"也是独立的,不能被同一...
关键词:荀子 “他人”  天人之分 明分使群 
礼的法典化——论荀子的礼法观变革被引量:1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57-60,共4页余亚斐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9YJA730001);安徽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国哲学史"(2009-2014)
在先秦儒家,荀子首先提出了"礼法"概念,开启了儒家礼的法典化进程。荀子释礼为法,将礼从内在心性引向外在法典,展现了儒家内部的礼法观变革;又以礼纳法,批判了法家以严酷刑律治国的思想,提出以礼为国家法典之主导的思想。荀子的礼法思想...
关键词:荀子 儒家 礼的法典化 礼法观 
慧远的“因果报应”论新诠被引量: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571-575,共5页郭淑新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9YJA730001);安徽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09-2014)
慧远以其"内通佛理,外善群书"的远见卓识,力图将中印文化加以融通,以达至二者的"视界融合"。慧远的因果报应论,即是建立在"视界融合"基础上的一种关于道德与生命关系的理论,它以通俗、圆融的理论特征,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宗教信...
关键词:慧远 因果报应论 神不灭论 德福统一 敬畏之心 
敬畏与智慧:《道德经》的启示被引量:10
《哲学研究》2010年第4期58-62,共5页郭淑新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编号09YJA73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智慧” 《道德经》 敬畏 中国哲学 老子 圣人 信念 德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