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报应论

作品数:19被引量:4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方立天张践郭淑新乔根锁徐东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池州学院学报》《北方文学》《宗教研究》《佛学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析《老门生三世报恩》中的人物与情节设置
《北方文学》2020年第6期34-35,47,共3页许新路 
《老门生三世报恩》出自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第十八卷,叙述了博学之士"八岁举神童"的鲜于同,直至五十七岁却仍驰逐于青衿之列,讲文谈艺,而后接连三次被蒯遇时"错取",终于仕途顺畅,并报蒯氏知遇之恩的故事。文章中老...
关键词:《老门生三世报恩》 人物设置 情节安排 因果报应论 冯梦龙 
新时代视角下因果报应论的诠释和启示被引量:2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年第5期120-123,共4页周鹏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宗教学与无神论的关系日益紧密。如何正确诠释宗教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果报应论基于佛教缘起论,是三教融合下的产物。正确认识因果报应论的内涵与外延、历史嬗变及其两重性,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普...
关键词:因果报应论 科学无神论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浅说汉传佛教因果思想的流变和作用
《唐山文学》2017年第10期103-104,共2页景满华 
因果思想是佛教基本理论之一。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因果思想就对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深入,中国汉地佛教因果思想的建立和完善也经历了一个渐进演变的过程。中国汉地佛教的因果思想强调善恶...
关键词:因果思想 汉地佛教 汉传佛教 因果报应论 
以十善为中心的佛教因果报应论——兼述《十善业道经》《十不善业道经》的善恶观
《宗教研究》2016年第2期3-9,共7页杨曾文 
中国古代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骨干,然而它们的社会功能有所不同,最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南宋孝宗著《原道论》所说'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今天看来这种说法并非准确,却也抓住了佛教重在修心的特色。佛教大小乘教法虽有千差万别,然而...
关键词:十善业道经 因果报应 善恶报应 善恶观 
大足石刻中的因果思想探析被引量:1
《宗教研究》2016年第2期158-176,共19页邬宗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川中佛教石刻文物文献研究》(16XZJ008);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足石刻文字研究》(2015YBYY078)阶段性成果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内摩崖石刻造像的总称,起于初唐,后经晚唐、五代、北宋时期,南宋时期达到鼎盛,延续至明、清两朝。县境内造像区概有75处,造像5万余尊,以佛教题材为主,并镌刻有儒道造像以及10万余字的铭文。学者们一致认为大足...
关键词:大足石刻 因果思想 十善业 十二因缘 四禅八定 修行者 因果报应论 无色界 华严宗 报应观念 佛教界 地狱变相 
慧远佛学思想略论
《池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53-55,98,共4页欧阳镇 
论述慧远佛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即神不灭论和因果报应论,这也是慧远佛学思想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部分。对于神不灭论,文中阐述慧远形灭而神不灭的看法、论证其形神是相离相异的观点、以及提出其神是万物本体的论点。对于因果报应论...
关键词:慧远 神不灭论 因果报应论 
谈佛教因果报应论与人的命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37-39,共3页姚景贤 
无论佛法的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始终贯穿着因果报应的规律。三世因果论认为,人今生的命运由过去世所造的各种业因决定,但今生可以改变它。命由我作,福由己求。人只要及时行善积德,就可以改变命运。
关键词:佛教 因缘果报 行善 积德 命运 
论神怪小说对传统伦理秩序的维护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97-101,共5页徐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的伦理学研究"(10BZX05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神怪小说维护伦理秩序主要有三种方式:儒家伦理、天命观与因果报应论。神怪小说的伦理秩序折射了现实社会的伦理规范,将二者对照,可以更好地理解神怪小说的伦理价值。
关键词:神怪小说 伦理秩序 儒家伦理 天命观 因果报应论 
关于藏汉佛教因果报应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中国藏学》2011年第4期44-52,共9页乔根锁 徐东明 
2007年国家民委基金项目“藏汉佛教哲学思想比较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XZ02
本文阐述了藏汉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特色,并比较了藏汉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异同。认为其相同之处在于藏汉佛教学者均重视佛教因果报应理论的道德教化功能,重视六道轮回思想,重视心在因果报应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同之处在于藏传佛教重视以佛教...
关键词:藏传佛教 汉传佛教 因果报应论 特色 比较研究 
浅谈佛教的因果报应论
《科技信息》2010年第11X期155-155,共1页周红敏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人心正,则人人从善,事事循理,自能安以相处;人心邪,则恣情纵欲,任意妄行,自必遗患无穷。此身不可得,唯有业随身。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世风日下,人欲横流,人们不信因果,杀盗淫妄等恶业与...
关键词:因果报应 十善十恶 六道轮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