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根锁

作品数:33被引量:5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论藏藏传佛教佛教心性论汉唐哲学思想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藏学》《西藏研究》《佛学研究》《法音》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孔子至德中庸的境界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01-105,共5页乔根锁 赵光耀 
本文遵循孔子称中庸为最高德行这一路径,透过《中庸》对"中"、"和"的分析,探讨了"中"、"庸"作为德行的内涵,认为"中庸"是在"道"的层面下表现出来的在无声无息中敦化百姓的平常德行。
关键词:中庸    
佛教般若思想在魏晋时期的逻辑演进
《法音》2014年第5期10-14,共5页陈雄 乔根锁 
一、早期佛教的传入与“格义”佛学 佛教最初传人中国主要为小乘禅数之学.其虽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但却没有使佛教本身得到较好的传播。究其原因,一者汉末之前儒教这一处在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以压倒性的优势排斥着外来的宗教.特别...
关键词:印度佛教 般若思想 逻辑演进 魏晋时期 “格义” 思维方式 理论学说 农业社会 
关于藏汉佛教因果报应论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中国藏学》2011年第4期44-52,共9页乔根锁 徐东明 
2007年国家民委基金项目“藏汉佛教哲学思想比较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XZ02
本文阐述了藏汉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特色,并比较了藏汉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异同。认为其相同之处在于藏汉佛教学者均重视佛教因果报应理论的道德教化功能,重视六道轮回思想,重视心在因果报应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同之处在于藏传佛教重视以佛教...
关键词:藏传佛教 汉传佛教 因果报应论 特色 比较研究 
藏传佛教格鲁派与汉传佛教三论宗心性哲学之比较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9-15,137,共7页乔根锁 
2007年国家民委基金项目"藏汉佛教哲学思想比较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XZ02
本文分别介绍藏传佛教格鲁派佛性论哲学和汉传佛教三论宗心性哲学,比较二者的异同,加深我们对藏传佛教心性论以及汉传佛教心性论实质及多样性的理解。
关键词:格鲁派 三论宗 佛性论 心性哲学 比较研究 
关于藏传佛教文化与构建西藏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被引量:6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19-25,共7页乔根锁 
本文结合作者亲临西藏考察的实际情况,就藏传佛教以及藏传佛教文化在建设西藏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藏传佛教文化是在西藏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化,它应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西藏文化体系的...
关键词:藏传佛教文化 西藏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文化 达赖集团 关系 思考 
世界哲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转型理路——兼论诠释学对中国哲学现代建构的借鉴意义被引量:1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95-99,共5页乔根锁 
本文在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与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哲学的基本理路,认为在当前形势之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理...
关键词:中国哲学 现代建构 诠释学 
本觉:中国佛教心性本体的根本内涵——汉唐佛教心性论研究之三被引量:3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79-84,共6页乔根锁 
印度佛教强调心性的寂止方面,最关心的是空寂洁净的心性不受外界凡尘造成的烦恼所干扰,而深受传统哲学影响的中国佛教则在继承印度心性论哲学的同时,更侧重于心本体的清静与本觉,从直觉认知角度,理解成佛与本体觉性的关系问题,从而在宗...
关键词:净染 性觉 无明 迷悟 
论汉唐佛教心性论的基本思维模式——汉唐佛教心性论的研究之二被引量:1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74-79,共6页乔根锁 
印度佛教心性论是从本体方面立论的,这种立论方式使中国佛教哲学也具有本体的特征。同时,中国传统心性论哲学资源丰富,极大地影响到佛教心性论的形下层面,从而构成了中国佛教体用一如、以用显体的基本思维模式。《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
关键词:心性 一心二门 体用一如 
心性论:中国佛教哲学的核心——汉唐佛教心性论研究之一被引量:1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96-99,共4页乔根锁 
中国佛教从魏晋时期的大乘般若学发展到南北朝的涅槃与般若相融合以后,其哲学的中心就转到了心性论方面,由慧远、道生开其端,中国佛教对心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至隋唐天台宗、华严宗,特别是禅宗,都把心性哲学作为其宗立论的根...
关键词:心性 涅槃 道生 禅宗 
张载哲学诠释范式的历史反思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75-80,共6页乔根锁 
对张载宇宙论和心性论之理论内涵及其关系的理解,在宋明理学史乃至中国哲学史上有着各种不同倾向,而解读者本身在"前见"上的差异正是造成张载思想理解中分歧的根源。本文分析并评价了从传统到现代学术背景下张载哲学诠释的基本范式,提...
关键词:张载 哲学 范式 诠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