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8ELS002)

作品数:9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孔祥成刘芳侯德彤刘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复旦大学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农史》《安徽史学》《学术界》《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民国时期1931年江淮大水1931年江淮水灾救灾国民政府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1931年大水灾与国民政府应对灾害的资金筹募对策被引量:6
《安徽史学》2011年第3期103-109,共7页孔祥成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民国时期灾害应急救助机制研究--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项目批准号为2008ELS00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1年度科研创新项目<启示与借鉴:民国时期的灾后重建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1YS244)的阶段性成果
1931年江淮大水席卷江淮流域8省2市,直接冲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和赋税重心。正忙于"统一"和建设的南京国民政府,此时不得不组建救济水灾委员会这一事权极大的中央专门救灾机构,以财政部部长宋子文为委员长,以经济中心上海为总部驻地...
关键词:国民政府 1931年江淮水灾 筹募对策 
1931年大水灾与政府的粮食调控政策被引量:2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44-150,共7页孔祥成 
上海市教委2011年度科研创新项目(11YS244);第4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5064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基金(2008ELS002)
1931年江淮大水之后的粮食调控,彰显出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诸多要素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灾区粮价,中央政府则从源头和大局的角度对地方的粮食流通进行宏观调控,并对粮食的运输给予优惠政策和便利措...
关键词:政府救灾 粮食调控 1931年大水灾 市场调节 
民国时期政府救灾的粮食调控政策及措施——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被引量:2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2期62-71,共10页孔祥成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1年度科研创新项目<启示与借鉴:民国时期的灾后重建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1YS244);第4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民国时期灾后重建机制研究>(2009045064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民国时期灾害应急救助机制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为2008ELS002)
1931年江淮大水粮食调控,彰显出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诸多要素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灾区粮价,中央政府则从源头和大局的角度对地方的粮食流通采取宏观调控,并对粮食的运输给予优惠政策和便...
关键词:政府救灾 粮食调控 1931年江淮大水 社会动员 市场调节 
从1931年大水看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救灾关系博弈被引量:1
《中国农史》2011年第2期112-121,共10页孔祥成 刘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1年度科研创新项目<启示与借鉴:民国时期的灾后重建机制研究>(11YS24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民国时期灾害应急救助机制研究--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青年基金(2008ELS002);第4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民国时期灾后重建机制研究>(20090450645)
1931年大水救济,国家吸收了义赈精英,组成了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水会),借鉴采用了义赈经验,在此基础上,对中央与地方在救灾中的关系重新定位。一方面在机制的设计中,重组一套自上而下的中央救灾军,将救灾指挥权和调度权...
关键词:1931年大水 中央与地方 博弈与整合 国水会 
民国时期救灾查放机制社会化研究——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被引量:1
《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149-155,共7页孔祥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民国时期灾害应急救助机制研究"(08JC77001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基金项目"民国时期灾后重建机制研究"(2008ELS0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1931年江淮大水作为民国救灾史的一个分水岭,出现了一些带有转折性的新变化。救灾主导权的国家化和救灾机制的社会化并行不悖,一方面中央政府成立了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水委")负责全流域的水灾救济工作,凸显了国家在救...
关键词:1931年江淮大水 查放机制 救灾社会化 
民国时期救灾组织用人机制与荒政社会化——对1931年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的调查被引量:1
《学术界》2010年第5期46-53,260-262,共11页孔祥成 刘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青年基金(08JC77001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基金(2008ELS002)的资助
民国时期政府救灾机构出现了组织社会化的新动向,为救济1931年江淮大水而成立的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及其灾区派出机构(以下统称"国水委")堪为其例。"国水委"在赈务人才的选聘标准、录用及考核程序等方面,形成了或倚重社会资本或倾向...
关键词:1931年江淮大水 “国水委” 用人机制 社会化 
民国时期救灾组织中的用人制度及其自律--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被引量:1
《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217-222,共6页孔祥成 侯德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青年基金(08JC77001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基金(2008ELS00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50645)的阶段性成果
1931年江淮大水,灾后催生了各种救灾组织。这些组织在赈务人才的选聘标准、录用及考核程序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运营有方的机制。新机制选拔出一支新型的救灾队伍——官民合组的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国水委"系统职员群...
关键词:1931年江淮大水 救灾组织 用人制度 自律机制 
1931年江淮大水防疫机制探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78-82,共5页孔祥成 侯德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青年基金(08JC77001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基金(2008ELS00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50645)的资助
1931年江淮大水发生后,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水委")与国家防疫机构合组灾区卫生防疫组。从医疗防疫资源的动员与整合、防疫布控格局的构建、医学与公共卫生管理的结合运用等方面,探索新的救灾防疫体制、机制建设,取得了...
关键词:防疫机制 1931年江淮水灾 政府职能 公共卫生管理 
民国时期救灾组织关系整合研究——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被引量:4
《中国农史》2009年第3期129-137,共9页孔祥成 刘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青年基金(08JC77001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基金(2008ELS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931年江淮大水促生和牵动了为数众多的救灾组织,它们之间的关系成为制约救灾成效的重要因素。救灾组织间通过人员借调、合署办公、经费划分、事权分合、业务分工多种整合模式,实现了救灾资源的优势互补,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1931年江淮水灾 机制创新 组织整合 国家与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