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AA001)

作品数:14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邹淑琴王敏王梦娇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短篇小说(原创版)》《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文学研究》《新疆职业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胡姬唐诗集市维吾尔族汉魏六朝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维汉古典诗词中女性形体美比较研究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年第2Z期119-120,共2页王梦娇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新疆的生活与文化”(项目批准号:10AA001)
艺术与女性历来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文学艺术中的诗歌更是以表现女性形态万千的美使得历代读者醉心其间。维汉古典诗词作为中华古典诗词宝库中的艺术珍品,其中对女性美的描摹堪称经典部分,而女性的形态之美更是表现女性外在美的整体...
关键词:古典诗词 形体美 外在美 女性美 形象美 柳腰花态 艺术珍品 审美意趣 主体认识 《古诗十九首》 
唐诗中的胡姬:被塑造的“他者”形象被引量:3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2期132-137,共6页邹淑琴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新疆的生活与文化"(10AA001)
胡姬是指唐代中原地区的西域民族的女性。唐诗中的胡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异域女性的风貌,但作为异域文化形象,她们往往是作家基于自身文化立场塑造而成的文化"他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创作心理。
关键词:唐诗 胡姬形象 “他者” 
唐诗中胡姬形象的文化传播与民族融合的媒介价值探析被引量:1
《昌吉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2-15,共4页邹淑琴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新疆的生活与文化"(10AA001);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艺民俗学视域下的新疆当代文学作品研究"(13CZW088)
胡姬是指来自西域的异族女性。唐诗中的胡姬形象往往是满面春风、歌舞飞扬,她们带来了西域特有的文化艺术,成为唐代盛行一时的风景。在一定程度上,胡姬起到了传播西域文化、促进民族融合的媒介作用。
关键词:唐诗 胡姬 文化传播 民族融合 媒介 
唐诗中的柘枝舞及其艺术流变被引量:1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73-77,共5页邹淑琴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新疆的生活与文化"(项目编号:10AA001);2013年度文艺民俗学视域下的新疆当代文学作品研究(项目编号:13CZW088)阶段性成果
唐诗中描写柘枝舞的诗句有近百首之多,对这些诗作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尽可能地发现和还原柘枝舞的原貌,探究柘枝舞从西域传入中原后受到广泛喜爱的社会状况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柘枝舞的舞蹈艺术流变,探析中原与西域...
关键词:唐诗 柘枝舞 艺术流变 
唐前文学中的胡姬形象及其反映的文化观念
《文艺评论》2013年第8期35-38,共4页邹淑琴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新疆的生活与文化"(编号:10AA001);2011年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文化认同视角的新疆当代文学中民间文化资源的转换研究"(编号:11yjc751013)
唐代诗歌中对来自西域的异族女性胡姬形象的描写随处可见,李白、杜甫、自居易、元稹等数十位诗人写过几十首刻画胡姬形象的诗。在诗歌中,胡姬不仅具有不同于中原汉族女性的如花容颜,而且她们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倾倒了唐代的文人墨...
关键词:唐代诗歌 形象 文化观念 文学 文化符号 汉魏六朝 自居易 描写 
从唐诗看胡旋舞的艺术形象及其文化内涵被引量:1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30-33,共4页邹淑琴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新疆的生活与文化"(编号:10AA001)论文
唐诗对胡姬乐舞的描写细致丰富,飞旋的胡旋舞尤其被她们演绎得精彩绝伦。这种西域特有的舞蹈传达的是一种关注自我和进取创新的个性意识,显然有别于中原传统舞蹈文化观念。
关键词:唐诗 胡姬 胡旋舞 自我意识 
“巴扎”(集市)里的空间与文化含义被引量:1
《西北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43-55,共13页王敏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新疆的生活与文化"(项目批准号:10AA001);新疆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民俗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巴扎(集市)日常生活的文化学研究"(项目批准号:XJEDU010212B03)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通过梳理、归纳巴扎(集市)里的多种空间元素,论述了新疆维吾尔族乡村的巴扎作为一个处所所具备的基本空间结构,并通过拆解空间结构中不同的空间单元,结合笔者在喀什乡村巴扎实地田野调查的观察日志以及赶巴扎的人在巴扎内不同空间...
关键词:巴扎 空间结构 维吾尔族 
汉魏六朝诗文中的胡姬形象被引量:1
《西域研究》2013年第3期116-121,156,共6页邹淑琴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新疆的生活与文化"(项目编号:10AA001);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文化认同视角的新疆当代文学中民间文化资源的转换研究"(项目编号:11yjc751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唐诗中对西域胡姬形象的描摹丰富多彩。相比之下,汉魏六朝诗文中虽然也出现了胡姬形象,但不仅数量极少,而且她们仅仅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出现在诗文中,并不具备异域女性特有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诗作所要表达的也往往是中原的传统道德观和...
关键词:汉魏六朝 诗文 胡姬 传统文化 西域 
唐诗中的胡姬之“姬”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58-61,共4页邹淑琴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新疆的生活与文化"(10AA001);2011年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文化认同视角的新疆当代文学中民间文化资源的转换研究"(11yjc751013)
唐诗对来自西域的异族女性进行称呼时,大都使用"胡姬"一词,而"姬"字从其作为姓氏本源上来讲,是与古代西北地区的异族有关的;同时,"姬"字所蕴女子貌美而赋才艺之意,恰好能表现出西域各民族擅长歌舞技艺的特点。
关键词:唐诗 胡姬  
“巴扎”(集市)里的族性认同与认同变形被引量:2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65-68,共4页王敏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新疆的生活与文化"(10AA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民俗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巴扎(集市)日常生活的文化学研究"(XJEDU010212B0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金项目"新疆影像空间的生产与区域文化艺术传播研究"(11CXW128)
文章旨在探讨"巴扎"(集市)作为原生族群日常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处所空间之于原生族群族性的复杂作用,指出"巴扎"(集市)一方面通过与熟人世界的货物交易、坐贾经商的手艺传承和店铺继承、货物买卖中单一族群语言的不可翻译性以及对巴扎空...
关键词:巴扎 族性认同 认同变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