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603-B)

作品数:16被引量:12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靳桂云吴文婉魏成敏刘长江王传明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农史》《四川文物》《南方文物》《东方考古》更多>>
相关主题:遗址植物植物遗存考古学文化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生业经济初步分析:来自石器淀粉粒分析结果的指示被引量:9
《农业考古》2015年第3期1-9,共9页吴文婉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项目编号:XDA05130603-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072135);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1AZD11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2&ZD15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4CKG003)
查海遗址石器残留物分析发现了禾本科、豆科、块根块茎类等植物的淀粉粒,其中禾本科植物淀粉粒可能包括粟、黍、狗尾草属、黍属和小麦族等。上述植物遗存反映了查海遗址具有较广谱的植物性食物来源。从各类植物淀粉粒的数量比例和历时...
关键词:查海遗址 淀粉粒 植物栽培 野生植物利用 
海岱地区后李文化的植物利用和栽培:来自济南张马屯遗址的证据被引量:21
《中国农史》2015年第2期3-13,共11页吴文婉 靳桂云 王兴华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130603-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35);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11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15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KG003)
张马屯遗址作为后李文化的最早遗存之一,提供了全新世早期山东高地先民生业经济的直接证据。张马屯遗址植物考古分析表明9000年前先民利用的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在大量采集野生植物果腹的同时,先民已经开始栽培和驯化粟类作物,但驯化进程...
关键词:全新世早期 粟作栽培 植物利用 广谱生计 
山东即墨北阡遗址(2007)炭化种子果实遗存研究被引量:7
《东方考古》2013年第1期239-254,473-476,共17页靳桂云 王育茜 王海玉 吴文婉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130603-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35);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116)共同资助
考古学研究全面复原古代历史任务的提出,催生了植物考古和动物考古等科技手段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的深入。植物考古就是利用植物学的方法研究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各类植物遗存资料,进而获得关于古代人类与植物关系的研究结果,深化考古学...
关键词:考古 遗址 考古学 研究 植物 
章丘西河遗址(2008)植物遗存分析被引量:4
《东方考古》2013年第1期373-390,477-478,共19页吴文婉 张克思 王泽冰 靳桂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35);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116);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130603-B)共同资助
西河遗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三村西北约500米处,现存面积40万平方米。巨野河支流西河环绕遗址西缘和北缘,遗址因此而得名。1987年全省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1991和1997年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1]。2008年6~8月,为配合102省道第二次拓宽...
关键词:遗址 西河 遗存 山东省 房址 文物 
苍山后杨官庄遗址植物遗存分析报告被引量:1
《海岱考古(辑刊)》2013年第1期133-138,493-494,共7页王海玉 何德亮 靳桂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3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130603-B)共同资助
苍山后杨官庄遗址位于山东省苍山县神山镇后杨官庄村北,2010年57月,为配合枣临高速公路建设,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临沂市文物局、苍山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573平方米,发现主要遗迹有灰坑、沟和墓葬...
关键词:植物遗存 杨官庄 
古代中国大豆属(Glycine)植物的利用与驯化被引量:20
《农业考古》2013年第6期1-10,共10页吴文婉 靳桂云 王海玉 王传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3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130603-B);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以海岱地区先秦时期环境考古研究为例"(11AZD116)
关于大豆的起源,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根据对近年来黄河中下游考古遗址出土的大豆属植物遗存的详细分析,结合前人已发表的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对中国古代大豆属植物利用和驯化过程的基本认识:裴李岗和仰韶时代,黄河中游居民已...
关键词:大豆属 植物利用与驯化 大豆 
四川阆中市郑家坝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兼谈四川地区先秦时期炭化植物遗存被引量:13
《四川文物》2013年第4期74-85,共12页闫雪 郭富 王育茜 郭晓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东部海岱地区后李文化(8.5-7.0kaBP)植物利用与农业起源研究"(4107213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130603-B);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以海岱地区先秦时期环境考古与研究为例"(11AZD116)的共同资助
郑家坝遗址十二桥文化时期土样浮选结果显示,遗址中保存了丰富的炭化植物种子果实。通过对浮选结果的量化分析,认识到商代郑家坝地区经营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并且有丰富的野生核果、浆果类以及其他植物资源。通过对四川地区先秦时期遗...
关键词:郑家坝遗址 植物遗存 植物考古 十二桥文化 
黄河中下游几处遗址大豆属(Glycine)遗存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中国农史》2013年第2期3-8,共6页吴文婉 靳桂云 王海玉 王传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3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130603-B);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以海岱地区先秦时期环境考古研究为例(11AZD116)"
关于大豆的起源,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考古数据的积累对厘清大豆起源及其传播过程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近年来黄河中下游几处遗址的大豆属遗存新数据,分析南洼等遗址大豆属种子的形态演变和驯化程度。南洼遗址二里头文化至汉代,大豆属...
关键词:黄河中下游 大豆属 粒型演变 
广富林遗址(2008年)浸水植物遗存分析被引量:8
《南方文物》2013年第2期139-147,共9页王海玉 翟杨 陈杰 靳桂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3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130603-B);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环境考古与古代人地关系研究--以海岱地区先秦时期环境考古研究为例(11AZD116)”项目资助
广富林遗址2008年度浸水保存的这批样品,从中发现了种类较丰富的植物遗骸,包括有葫芦、桃核、芡实、甜瓜、水稻、葎草、楝树果实等,通过量化统计和植物利用方式分析,我们认为遗址至少在广富林文化时期形成了包括粮食种植和瓜果蔬菜栽培...
关键词:广富林遗址 浸水植物遗存 园圃农业经济 
后李文化生业经济初步研究被引量:8
《东方考古》2012年第1期579-594,共16页靳桂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3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XDA05130603-B);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1AZD116)共同资助
一、引言后李文化,指的是距今9000~7000年前后,分布于山东高地北部山前平原地带的一支新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考古学研究显示,后李文化时期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聚落,但聚落规模和人口数量还很有限,生业经济资料初步显示了一些从狩猎...
关键词:研究 经济 生业 考古学 文化 农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