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EB129)

作品数:37被引量: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萍蒲向明赵建新宋运娜王明政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城市学院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民族艺术研究》《戏曲研究》《戏剧文学》《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民间小戏明清神庙西汉展演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间文学对民间小戏研究的理论贡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末为主要讨论对象被引量:5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92-98,共7页王萍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项目编号:11EB12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ZDA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末,随着北京大学于五六十年代率先将民间小戏作为独立研究对象引入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体系,民间文学对民间小戏理论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确立了民间小戏在民间文学学科中的价值和地位;其次,建构了以民...
关键词:民间小戏 民间文学 研究范式 理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末 
甘肃民间小戏表演艺术特征刍议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8年第1期347-356,共10页王萍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项目编号:11EB12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丝绸之路陕甘川毗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及其生态保护研究”(编号:17BGL21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ZDA272)的阶段性成果
甘肃民间小戏既有一般民间戏剧表演共有的一些艺术规律,也有自身特殊的艺术品质,如表演上以'歌舞'、'说唱'及'哑剧'见长,情节、语言上以营造浓郁的喜剧气氛见长等,而这些表演特点大都是在民间反复表演,经过世代民间艺人千锤百炼流传下来...
关键词:甘肃民间小戏 表演艺术 特征 “歌舞”、“说唱”及“哑剧” 喜剧气氛 
20世纪民间小戏研究路径及其范式考察——以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为主要讨论对象被引量:4
《戏曲艺术》2018年第4期43-51,共9页王萍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项目编号:11EB12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子课题"丝路活态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ZDA272)的阶段性成果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民间小戏研究经历了由起步到深入发展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北京大学率先将民间小戏作为独立研究对象引入了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体系,并且形成民间文学路径下的民间小戏研究格局及其范式。20世纪60、8...
关键词:民间小戏研究 路径 范式 20世纪 
当代文化生态环境下的戏曲艺术——以秦腔为例
《戏剧之家》2018年第33期25-26,共2页周小青 李明明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11EB129)阶段性成果
任何艺术品种都离不开其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它是养育艺术品种的土壤,是艺术品种的生命之基,文化生态的种种变迁对艺术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独特而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的秦腔,在文化生态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当下语境中...
关键词:文化生态 戏曲 秦腔 
甘肃民勤小曲子戏的传承研究被引量:1
《丝绸之路》2017年第14期48-49,共2页宋运娜 王明政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项目编号为11EB129);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项目“甘肃民勤小曲子戏的地域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为2014—GSCFY—RW24)阶段性成果
被誉为“沙乡人飘移的文化记忆”的民勤小曲子,作为民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对其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希望这种具有浓郁地域性的、作为当地的非物质史化遗产得以保护。本文着力于对民勤小曲子的传承进行研究。
关键词:民勤 小曲子戏 文化传承 
清代敦煌民间神庙戏场文献研究——基于清代卫所及移民视角的分析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6期99-108,共10页王萍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项目编号:11EB129)的阶段性成果
有清一代,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内地民俗信仰、神庙演剧等被带入敦煌,促进了敦煌民间演剧逐渐走向繁盛。由于神庙戏场的特殊性,其在一定程度上亦反映了清代敦煌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分析其特点大致有四:时间上清初神庙戏场建设与敦煌卫...
关键词:敦煌 神庙戏场 文献研究 清代 
甘肃民勤小曲子戏的保护研究被引量:1
《丝绸之路》2017年第18期36-37,共2页宋运娜 王明政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项目编号为11EB129);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项目“甘肃民勤小曲子戏的地域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为2014—GSCFY—RW24)阶段性成果
小曲子是民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勤小曲子进行研究,进而保护、传承好这种具有浓郁地域性的、作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特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勤 小曲子戏 文化遗产 
民间小戏展演的时空特征及其文化意蕴——以甘肃、陕西乡村民间小戏为例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7年第1期344-355,共12页王萍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项目编号为11EB129)的阶段性成果
流播于甘肃、陕西乡村一带的民间小戏,其展演空间和时间上特点比较显著。空间上有走动的和草台看棚、露天舞台展演三种形式,然而,无论在哪里展演,体现祭祀仪式的神圣性和神灵在场性的特点是不变的。时间上则以乡土社会岁时节庆、神诞庙...
关键词:民间小戏 展演 时空特征 文化意蕴 甘陕乡村 
论陇南玉垒花灯戏的剧目分类被引量:1
《甘肃高师学报》2017年第7期5-8,共4页蒲向明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11EB129);2016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清末民国以来甘肃戏剧资料搜集与整理"(YB147)阶段性成果
陇南邻接川、陕,特别是与最南的甘肃省文县与川陕交往频繁,文化的复合型特点明显。其地方戏剧"玉垒花灯戏",相较于秦腔和川剧,差异性特点突出,具有独到的艺术品格和表现形式,因而使其保持400余年的流变与发展,曾成为甘肃乃至全国有影响...
关键词:陇南 玉垒花灯戏 剧目 文戏 武戏 
民间小戏:农民共同体文化圈之戏剧--以明清甘陕乡村民间小戏为主要讨论对象被引量:5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89-101,共13页王萍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项目编号:11EB129)的阶段性成果
以往讨论民间小戏,大都以戏曲表演为参照,其实,民间小戏有形成自己独特品质的文化渊源和演进轨迹。根据钟敬文对民间文化空间的再分层理论,通过对流播于明清甘、陕乡村民间小戏的考察,民间小戏主要是"广大农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之一,...
关键词:民间小戏 农民共同体文化圈 明清 甘肃陕西 乡土社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