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6JJD75011-44007)

作品数:12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沈卫威王彬彬杨蓉蓉李丽任茹文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现代文学论丛》《文艺争鸣》《名作欣赏(上旬)》《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新文学哺育中国新文学学衡派古典主义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瞿秋白到“韦护”:一个“革命的浪漫谛克”形象的生成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1年第9期52-55,共4页刘婉明 
教育部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大学"阶段成果(项目号:06JJD75011-44007)
1923年8月,丁玲进入上海大学。这所大学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从1922年10月改组到1927年5月被封,上大的历史由一次又一次的学潮组成。重点招收出身贫苦的社会底层学生的政策,
关键词:瞿秋白 形象 浪漫 革命 上海大学 1927年 国共合作 社会底层 
中国现代大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相互哺育被引量:3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0年第2期17-29,共13页王彬彬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大学”成果(项目批准号:06JJD75011—44007)
在中国现代史上,文学与大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相当大的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新文学诞生于大学。文学与大学结盟的最突出表现,就是文学创作者大多是大学的师生。在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大学史上,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很多大学里的著名...
关键词:现代校园文学 教授作家 现代大学 
中国现代大学与现代文学的相互哺育被引量:5
《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163-172,共10页王彬彬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大学”(项目批准号:06JJD75011-44007)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现代史上,文学与大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相当大的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新文学诞生于大学。文学与大学结盟的最突出表现,就是文学创作者大多是大学的师生。在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大学史上,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很多大学里的著名...
关键词:现代校园文学 教授作家 现代大学 
试论中国现代大学与新文学关系研究的三个维度——以上海现代大学与中国新文学关系为例
《文艺争鸣》2008年第11期95-98,共4页杨蓉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大学"成果(项目批准号:06JJD75011-44007)
中国现代大学与中国新文学关系研究是目前现代文学外部关系研究中一个新兴而热门的话题。其目的在于从文学教育层面廓清现代教育制度对于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外部影响,以及大学与文学之间形成的复杂而深远的内在互动关系。开展此项研...
关键词:文学关系研究 现代大学 中国 现代文学研究 上海 维度 现代教育制度 文学教育 
汪曾祺短篇小说文体意识的形成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08年第10期67-70,共4页李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大学"成果(项目批准号:06JJD75011-44007)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作为影响文学发展的一种新的文化因素,大学对于文学观念的变革、文学思潮的形成,以及作家创作个性的培养,均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凭借体制化的保障力量,大学拥有其他文化因素难以比拟的优势。“五四”新文学之所...
关键词:文体意识 短篇小说 汪曾祺 “五四”新文学 北京大学 文化因素 社会影响 新文学史 
文学的古典主义的复活——以中央大学为中心的文人禊集雅聚被引量:14
《文艺争鸣》2008年第5期63-71,共9页沈卫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大学"成果(项目批准号:06JJD75011-440077)
本文涉及的内容较多,我《‘学衡派”谱系——历史与叙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一书中初步论及。这里只是一份研究纲要,不专门讨论文本,特别是诗词曲的文体本身。这里所谓的“复活”,只是一个相对的说辞,因为新文学运动开始后...
关键词:新文学运动 中央大学 古典主义 复活 文人 诗词创作 教育出版社 学衡派 
创作者生命力的三个镜像——从一个方面论曹禺剧中三女性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08年第3期63-65,共3页任茹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大学"成果(项目批准号:06JJD75011-44007)
《雷雨》中的蘩漪是曹禺塑造的第一位女性形象,标志着一个二十三岁青年的青春诗学。在华丽阴冷的周公馆里沉默度过十八年青春时光后,作为一个在冷落和压制的环境中顽强挺过来的中年妇人,蘩漪以超乎寻常的破坏力量,诠释了全剧的“雷...
关键词:女性形象 生命 曹禺 创作者 镜像 《雷雨》 “五四” 蘩漪 
现代大学的新文学空间——以二三十年代大学中文系的师资与课程为视点被引量:6
《文艺争鸣》2007年第11期110-113,共4页沈卫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大学"成果(项目批准号:06JJD75011-44007)
清华大学的中国文学系,早在1929年春季就由朱自清始开“中国新文学研究”的课程。据1929~1930年度《清华大学一览》中《大学本科学程一览》中的中文系教师名录所示:
关键词:现代大学 中文系 二三十年代 文学空间 课程 师资 中国文学 清华大学 
二三十年代南京高校的新文学构建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07年第11期114-116,共3页张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大学"成果(项目批准:06JJD75011-44007)
1927年后,南京成为二三十年代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集结了众多文化精英,形成新旧文学共存的独特的文学繁荣景象。辛亥革命后,大部分知识分子进入大学,通过这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融合吸纳中西文化,进一步更新和传播知识体系。南京...
关键词:二三十年代 新文学 南京 高校 政治文化中心 文化保守主义 传统文化 文化精英 
香港实验戏剧与荒诞派
《文艺争鸣》2007年第11期136-138,共3页胡星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大学"成果(项目批准号:06JJD75011-44007)
更多偏重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实验性戏剧,是1980年代以来香港更为活跃也更引人注目的戏剧探索。这种探索在1990年代已成为香港戏剧发展的主体。
关键词:实验戏剧 香港 荒诞派 后现代主义 80年代 戏剧发展 90年代 实验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