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l21)

作品数:10被引量:11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霍巍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藏学》《西北民族论丛》更多>>
相关主题:丝绸之路汉藏文化交流西藏考古史前文化交流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藏东吐蕃摩崖造像与唐蕃交流视野下的剑南益州被引量:1
《藏学学刊》2017年第1期301-313,32,共15页霍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物考古所见西藏与中原关系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1&20121)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在川、甘、青、藏汉藏交界地带相继发现了一批吐蕃时代的佛教摩崖造像,年代大都集中在公元9世纪。通过对这批造像的时代风格、藏汉题铭文字、造像组织者的宗教背景等多方面的分析,多处造像可能与吐蕃禅宗传承人益西央有关,题记中...
关键词:造像 益州 吐蕃 唐蕃 这批 
唐蕃会盟与吐蕃佛教被引量:8
《世界宗教研究》2017年第1期57-72,共16页霍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物考古所见西藏与中原关系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1&20121)的阶段性成果
唐蕃长庆会盟的成功,与吐蕃佛教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唐德宗即位之后,以清水会盟为起点,会盟的仪式发生重要改变,佛教影响渗透其中。清水会盟的仪程主要还是因循旧制,以"告庙之礼"作为最为崇高、隆重的盟誓礼仪,双方都同意采用"刑牲歃血...
关键词:唐蕃会盟碑 唐蕃关系 汉藏文化交流 汉藏佛教文化 唐代史 
丝绸入蕃:考古学的观察及其文化史意义被引量:2
《西北民族论丛》2016年第1期1-22,322,共23页霍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物考古所见西藏与中原关系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1&20121)系列成果之一
丝绸传入吐蕃始于公元2世纪前后,初期仅为少数贵族获得的极为珍稀的赏赐品。随着唐蕃之间以及吐蕃与中亚、西亚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丝绸在吐蕃社会的流传日益广泛,丝绸所具有的价值、功能以及象征意义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展,逐渐...
关键词:丝绸之路 吐蕃考古 文化交流 
从于阗到益州:唐宋时期毗沙门天王图像的流变被引量:13
《中国藏学》2016年第1期24-43,共20页霍巍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物考古所见西藏与中原关系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1&20121)系列成果之一
毗沙门天王作为北方守护神进入到中土之后,在于阗完成了其宗教崇拜体系,开始独立于印度的四天王之外成为偶像崇拜对象,这不仅体现在文献记载上对其来源的神圣化,更体现在单体的毗沙门天王图像的出现。于阒形成的毗沙门天王可称为"西域风...
关键词:佛教考古 丝绸之路 毗沙门信仰 中外文化交流 
西藏西部考古新发现的茶叶与茶具被引量:27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8-12,66,共6页霍巍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物考古所见西藏与中原关系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1&20121
西藏西部考古的一系列新发现当中,丝绸与茶的遗物最为引人注目。目前经过科技考古的手段与方法,初步确认在阿里地区汉晋时代的墓葬当中,已经有茶和茶具的遗存。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认识与旧有知识,大体可以肯定是在相当于中原汉晋...
关键词:吐蕃考古 西藏西部考古 茶马贸易 高原丝绸之路 汉藏文化交流 
论藏东吐蕃摩崖造像与吐蕃高僧益西央被引量:14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63-69,共7页霍巍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物考古所见西藏与中原关系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1&20121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麓相继发现了一批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其中有三处造像地点都明确记载了造像的组织者为吐蕃高僧益西央(ye-shes-dbyang),这是我们理解这批新发现考古材料关键性的线索之一。文章通过对三处造像题记的解读并结合敦煌出...
关键词:吐蕃考古 摩崖石刻 益西央 吐蕃禅宗 汉藏关系 
试论西藏发现的早期金属器和早期金属时代被引量:22
《考古学报》2014年第3期327-350,共24页霍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物考古所见西藏与中原关系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1&ZD121)系列论文之一;四川大学985;211工程建设项目等资助
西藏的石器时代终止于何时,铜器时代何时开始?铁器又是什么时候传人的。长期以来,这些问题始终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复。西藏考古史上发现的一些年代较早的金属制品,都属传世或采集品,不仅来源不详,而且绝大部分是由非专业人士所...
关键词:早期铁器时代 金属器 西藏 考古学研究 中国学术界 石器时代 铜器时代 金属制品 
从考古发现看西藏史前的交通与贸易被引量:21
《中国藏学》2013年第2期5-24,共20页霍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物考古所见西藏与中原关系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1&ZD1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考古发现与西藏文明史(第一卷)"(项目号2009JJD780005);四川大学985;211工程建设项目等资助
近年来一系列考古新发现揭示,西藏高原史前人类与外界曾发生过密切的文化交流,并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通贸易中形成了一定的交易物资种类和较为固定的交通路线。事实证明,早在距今约5000年左右,西藏高原居民便已经和中原及黄河上游、...
关键词:西藏考古 原始文化 交通贸易 文化交流 
西藏高原史前农业的考古学探索被引量:10
《民族研究》2013年第2期110-121,126,共12页霍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物考古所见西藏与中原关系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1&ZD1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对西藏史前人工栽培作物、农业生产工具等考古发现和既有研究进行了梳理,揭示出高原史前农业的基本面貌与发展水平,着重对粟与青稞这两种最重要的史前农作物的出现年代、传播路线、分布状况以及对史前人类生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作了...
关键词:西藏史前考古 史前农业 农业起源 
试论西藏高原的史前游牧经济与文化被引量:8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28-136,共9页霍巍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物考古所见西藏与中原关系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1&ZD121);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考古发现与西藏文明史(第一卷)"(项目号2009JJD780005);四川大学985;211工程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章通过对考古材料的分析研究,论证了西藏高原史前游牧业的起源、游牧经济与文化的基本面貌以及早期游牧民族在高原的迁徙与移动空间等问题,力图勾勒出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以至西藏"早期金属器时代"史前游牧人群的生态环境、生活...
关键词:西藏考古 史前考古 游牧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