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110)

作品数:36被引量:4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胡全章穆海亮沈红芳关爱和郝魁锋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新疆艺术学院学报》《浙江社会科学》《学习与探索》更多>>
相关主题:诗界革命诗歌晚清诗界《清议报》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913年《大共和日报》胡适佚文考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10期223-237,共15页康玲玉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项目号:11&ZD110)阶段性成果。
1913年《大共和日报》先后刊载胡适的诗词、政论及所译英文时论共计十余篇,现有胡适全集及年谱对这部分文章存在系年讹误及失收情况。在民国初建的时代背景下,爬梳胡适1913年在《大共和日报》刊栽的文章,对于把握胡适留美时期的思想动...
关键词:1913年 胡适 《大共和日报》 佚文 
钱玄同的学术精神与品格(下篇)
《鲁迅研究月刊》2020年第12期47-65,共19页关爱和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11&ZD110)阶段性成果。
三、疑古与祛魅黎锦熙《钱玄同先生传》记述:钱先生有两句名言:"考古务求其真,致用务求其适。"我常举以告学者。他之所以比专门"考古求真"的学者伟大些,宏通些,就在他还有这第二句;他对于这第二句的贡献,就在"国语运动"。“考古务求其真...
关键词:钱玄同 疑古 国语运动 黎锦熙 学术精神 致用 考古 《钱玄同先生传》 
钱玄同的学术精神与品格(上篇)
《鲁迅研究月刊》2020年第11期51-72,共22页关爱和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11&ZD110)阶段性成果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起点。钱玄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作为古文经学大师章太炎、今文经学学者崔适的弟子,作为教育部国语统一委员会主要成员及北大、北师大文字学教授,其对共和思想价值观和五四民主科学精神的坚...
关键词:钱玄同 整理国故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学术范式 章太炎 思想价值观 学术精神 
晚清与“五四”:从改良文言到改良白话被引量:13
《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9期159-175,207,208,共19页胡全章 关爱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11&ZD110)阶段性成果
晚清至五四时期发生的中国文学变革,语言范式的转型具有关键的本体性和标志性意义。晚清时期,梁启超通过改良文言和化雅向俗的努力,创造出文白杂糅、中西兼采、富有思想张力、笔锋常带情感的新文体,促成中国文学体系和书面语的近代变革...
关键词:晚清 “五四” 改良文言 改良白话 梁启超 胡适 
“重塑现代”的政治合法性及其艺术悖论——论“十七年”电影中的现代文学改编被引量:2
《艺术探索》2017年第4期123-128,共6页穆海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11&ZD110)
"十七年"电影对现代文学的改编,是一种"重塑现代"的话语行为,政治合法性是其中凌驾于一切艺术因素之上的决定性因素。政治本位和以"新"塑"旧"是"重塑现代"的合法性基础,强化阶级立场和新旧对比是"重塑现代"的合法性策略。然而,这样意图...
关键词:“十七年”电影 现代文学改编 重塑现代 政治合法性 艺术悖论 
街谈巷语隐瑶光——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对话性探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7期106-108,共3页王昭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11&ZD110)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作为池莉代表作之一,其对话性在汉味小说的向度上复写了武汉方言,建构了市井风物,留存展示了荆楚之地特有汉味文化;在"新写实"小说的向度上组织了市民生存话语和政治话语、知识话语间的两场交流,记录再现了普...
关键词:池莉小说 汉味小说 “新写实”小说 对话性 
从托尔斯泰到周作人——“五四”俄国人道主义文艺观的受容与“人的文学”观的生成被引量:3
《鲁迅研究月刊》2017年第7期44-59,71,共17页张先飞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期现代文学‘整体转型’现象研究"(17BZW01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11&ZD110)阶段性成果;河南省高校哲学社科创新团队项目"哲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2016-CXTD-03);河南省高校哲学社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哲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2015-JCZD-018)
"人的文学"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独立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具有系统的文艺观念与完整的创作活动,为新文学发展夯实了基础。从世界文艺观念的发展历程审视,作为现代人道主义文艺观的"人的文学"观明显归属于由晚期列夫·托尔斯泰...
关键词:人的文学 文艺观 列夫·托尔斯泰 现代文学 受容 创作活动 托翁 平民文学 西方人类学 神话学 
样板戏与文革美术的政治同构与主题共生被引量:1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66-70,共5页穆海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号11&ZD110)阶段性成果
在相同的创作理念统摄之下,样板戏与文革美术的题材选择与主旨传达如出一辙,形成了政治功利的同构与主题意蕴的共生。政治功利是二者共同的"合法性"基础,这决定了题材与主题的政治化单一及其对现实的遮蔽,也必然伴随着个人崇拜的审美幻...
关键词:样板戏 文革美术 政治同构 主题共生 
从传统救赎到商业消费——以《小说月报》(1910-1920)词作的考察为中心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12-119,共8页谢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11&ZD110)阶段性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报纸副刊与现代作家佚文发掘整理研究"(15BZW155)阶段性成果
《小说月报》在1921年改版前是民国初年旧体文学发表的一大阵地。将1910-1920年间的《小说月报》作为考察对象,在把握恽铁樵与王蕴章两位主编编辑理念的基础上,对"文苑""最录"栏目刊登的词作进行梳理及定量分析,可以发现在现代传播语境...
关键词:《小说月报》 词作传播 词作创作 传统救赎 商业消费 
当代小城文学视野中的乔叶小说研究被引量:2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20-125,共6页沈红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11&ZD110)阶段性成果;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报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2012-CXTD-02)阶段性成果
乔叶的小城小说继承了河南作家表现中原文化的文学传统,塑造了众多精于算计的小城人物形象。她通过不同的叙述角度表现了河南的风俗习惯,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对小城的内在影响。乔叶经常通过女性叙述者的视点建构小城形象,形成了先抑后扬...
关键词:乔叶 小城文学 小城文化 小城风俗 小城形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