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S003)

作品数:9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耕华李波朱伟明王萌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史学史研究》《学术月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吕思勉钱穆史学唯物史观陈寅恪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吕思勉、钱穆治史观念与风格异同之比较——以“西汉政制”及相关问题为例被引量: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15-124,191,共10页张耕华 朱伟明 
2012年度国家社科项目"吕思勉史学研究"(12BZS003)
比较吕思勉、钱穆这两位史学大家有关西汉政制的评述,可见两人治史观念与风格上的差异:钱氏以提取历史精神为首务,吕氏以叙述史事实态为宗旨;钱氏坚守以本土经验解释本土材料,吕氏尝试以域外新学分析本土的旧典。钱氏是上层之"士",具有...
关键词:吕思勉 钱穆 西汉政制 治史观念与风格 
《白话本国史》的修订及相关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21-30,167-168,共10页张耕华 朱伟明 
2012年度国家社科立项项目"吕思勉史学研究"(12BZS003)阶段性成果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界形势和社会舆情的变化,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中某些"不合时宜"的叙述和评论,是否需要修改、如何修改?对作者和出版方都是一个难题。大致说来,商务印书馆较多地考虑形势与舆情的压力,虽不得已、但仍按要求做...
关键词:吕思勉 《白话本国史》 《白话本国史》修订 《白话本国史》案 求真与致用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查禁风波探析被引量: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31-38,168,共8页王萌 
2012年度国家社科立项项目"吕思勉史学研究"(12BZS003)阶段性成果
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出版于1923年,是我国第一部以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在中国史学史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此书在出版十二年后,一度遭到国民政府查禁,并由此引发了民国年间知名报人龚德柏,与著名记者赵超构、商务印书馆及吕...
关键词:吕思勉 《白话本国史》 查禁风波 历史评价 
解构历史书写的一种尝试——以钱穆“士人政府”为例被引量:1
《史学史研究》2014年第3期60-66,共7页张耕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吕思勉史学研究"(项目编号:12BZS003)阶段性成果
《秦汉史》和《国史大纲》是钱穆的两部重要史著,但两书对西汉政制的解读全然不同。解构两书不同的历史书写,尤其是对比其对史料、史事的选择、解读的差异,可以考察钱氏治史风格的变化,也有助于理解历史书写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钱穆 士人政府 历史书写 
吕思勉对康有为今文经说的继承与扬弃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73-77,共5页李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S003);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J13WE54)
在学术研究上,吕思勉曾深受康有为今文经说的影响,但由于他是以新史家的眼光研治经学的,因而又逐渐摆脱了今文学派的束缚,最终实现了对今古文的贯通研究。在经世思想上,康有为的大同三世说一直为吕思勉所奉仰,并且成为他后期接受马克思...
关键词:吕思勉 康有为 今文经学 大同三世说 
吕思勉与唯物史观被引量: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25-30,148-149,共6页张耕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吕思勉史学研究"(12BZS003)的阶段性成果
吕思勉对唯物史观的接触约始于20世纪初,至迟到20世纪的20年代,他已经明确表示了对唯物史观的赞同,尤其是唯物史观中从经济上来解释社会历史现象,更为他所赞赏,并在他的论著中加以运用。然而,他与当年唯物史观派的历史学家不同,他虽赞...
关键词:吕思勉 唯物史观 运用上的限度 
吕思勉对顾炎武史学的继承与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31-38,149,共8页李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吕思勉史学研究"(12BZS003)的阶段性成果
吕思勉深受清代学风的影响,循前代学者先读书、后做学问的传统路径,依托读史札记展开学术研究。在清代史作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推顾炎武的《日知录》。吕思勉较好地继承了顾炎武博证求通的治学特点、阅读文献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研究...
关键词:吕思勉 顾炎武 读史札记 
论吕思勉史学的学术风格——以吕氏通史著作为例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55-58,共4页李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S003)
吕思勉的学术风格,通过他的通史著作可以归总为两点:一是古今通贯、内容周瞻,吕思勉以"通人之学"作史,冀合众事而观其会通,基本上做到了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二是综核名实,吕思勉认为学问在空间,而不在纸上,其治学"颇能将当世之事,...
关键词:吕思勉 通史 学术风格 
陈寅恪、吕思勉治史风格的异同——以唐高祖称臣突厥之考辨为例被引量:4
《学术月刊》2013年第2期132-140,共9页张耕华 
2012年度国家社科立项项目"吕思勉史学研究"(12BZS003)的阶段性成果
陈寅恪和吕思勉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大家,他们的治史都以研读传统典籍为基础,也都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史学传统。陈寅恪的治史讲究精深,思路上偏好往深度走,好坐实史事,好循点点滴滴的蛛丝马迹做细节上高妙的推论。吕思勉的治史追求淹博...
关键词:陈寅恪 吕思勉 治史异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