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2]11)

作品数:22被引量:3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姜剑云霍贵高周保学蔡伟民裴国献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煤炭学报》《化学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谢灵运佛教交游市场社会主义分子间相互作用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何承天之反佛思想被引量:2
《理论月刊》2017年第7期62-66,共5页姜剑云 孙耀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ZW03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中博基[2002]11号)
慧琳著《白黑论》,何承天极为赞赏,将其寄予宗炳,由是引发"白黑之争"。其在与宗炳、颜延之等人驳难的过程中,表明了自己的反佛主张,包括否认鬼神的存在,认为形尽而神灭,反对因果报应,摒弃来世之说等。其反佛,是为了维护传统儒家思想的地...
关键词:何承天反佛思想 形尽神灭 因果报应 整治佛教泛滥 
晋宋“文义”与谢诗“玄学尾巴”成因
《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1-11,共11页姜剑云 霍贵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谢灵运新探与解读"(04BZW03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从宗教到文学--谢灵运考论"(中博基[2002]11号)
从曹魏后期到晋宋之际,玄学经历了三个形态的变化。一是曹魏后期的"政治的玄学",二是西晋前期的"哲学的玄学",三是晋宋之际的"艺术的玄学"。以正始为代表的曹魏后期文学创作"有玄无文",以太康为代表的西晋前期文学创作"有文无玄",以陶...
关键词:晋宋“文义” 谢灵运 山水诗 玄学 “玄学尾巴” 
论谢灵运对般若性空的认识与诗文创作
《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85-88,105,共5页姜剑云 许海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谢灵运新探与解读"(04BZW037);中国博士后基金"宗教与文学--谢灵运考论"(中博基[2002]11号)
谢灵运"自弱龄奉法",从小接触佛教,再加上生而颖悟的自身条件、佛经大量传译的文化氛围,使他一生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参与佛事,润改佛经,与高僧辩论、交游。这一切都使佛学渗透在他的思想、灵魂深处,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的诗文创作。...
关键词:谢灵运 般若思想 文学创作 佛经翻译 佛教情结 
谢灵运儒学人格论析
《武陵学刊》2011年第6期1-5,共5页霍贵高 姜剑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谢灵运新探与解读"(04BZW037);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谢灵运新探与解读"(中博基[2002]11号)
谢灵运生活在儒学逐渐复兴的晋宋之交。他的诗文创作中,不时流露出儒学观念;他的事迹行状中,多体现着儒学人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三不朽"思想与人生追求;礼乐教化思想与施政实践;仁孝忠义思想与儒者情怀。他的放浪形骸、任诞不羁是...
关键词:谢灵运 儒学 人格 
谢灵运玄言赋的独特个性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年第4期113-114,共2页霍贵高 姜剑云 
国家社科基金(04BZW037);中国博士后基金(中博基[2002]11号);河北大学科研基金
汉代辞赋家扬雄说:"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谢灵运的赋少丽辞而多玄言,不可谓"丽";不合儒家讽谏之义,不可谓"则";所有十四篇赋中,十二篇为短制,不可谓"淫"。是一种独具个性的玄言赋。
关键词:谢灵运 玄言赋 个性 
论谢灵运诗情、景、理之圆融被引量:1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28-32,共5页姜剑云 霍贵高 
国家社科课题"谢灵运新探与解读";编号:04BZW037;中国博士后基金编号:中博基[2002]11号;河北大学科研基金
在谢灵运诗中,"景"是"理"的感性显现,"理"是"景"的内在灵魂;"情"借"理"来抒发,"理"附"景"而默存;情景之间借"理"来沟通。情、景、理是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是一种圆融的状态。其中,悟理是核心,写景是凭借,抒情是目的。
关键词:谢灵运诗    圆融 
谢灵运与《大般涅槃经》的改治
《晋阳学刊》2009年第4期100-103,共4页姜剑云 王岩峻 
国家社科基金(04BZW037);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中博基[2002]11号);河北大学重点研究基金资助
晋、宋之际,中土传译的《大般涅槃经》有"北本"与"南本"之分。"北本"为昙无谶所译,"南本"为谢灵运、慧严、慧观等所译。"北本"与"南本"在结构、内容、文风等方面皆有差异,而谢灵运在《大般涅槃经》的改治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综合各方...
关键词:谢灵运 大般涅槃经 润改 注解 
“巧似”抑或“自然”?——谢灵运山水诗艺术特征辨说被引量:1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39-42,共4页姜剑云 王岩峻 
国家社科基金(04BZW037);中国博士后基金(中博基[2002]11号);河北大学科研基金
谢灵运在山水诗的创作中刻意锤炼词句,力求"巧似",山水景物描写努力追摹自然之真、巧夺造化之妙,以至于有些诗句达到了"自然"之境界。一言以蔽之:千锤百炼,力求"巧似","巧似"之极,便是"自然"。
关键词:谢灵运 山水诗 艺术特征 巧似 自然 
“元嘉之雄”历史意蕴解读——对谢灵运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38-43,共6页霍贵高 姜剑云 
国家社科基金(04BZW037);中国博士后基金(中博基[2002]11号);河北大学科研基金
谢灵运不仅是"五言之冠冕",而且在其它领域都站在了时代的前列,应该给予其全新的、准确的历史定位。政治上,执着追求,"自谓才能宜参权要";学术上,玄学修养冠绝当时;文艺上,诗文书画堪称独步。其追求精神、综合素质、巨大成就,元嘉时期...
关键词:元嘉之雄 谢灵运 历史地位 
谢灵运与“头陀僧”昙隆交游考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3-6,共4页姜剑云 
国家社科基金(04BZW037);中国博士后基金(中博基[2002]11号);河北大学科研基金资助。
在晋宋之际,谢灵运是名士、诗人和佛教学者,昙隆是当时的一位头陀僧。史载他们有一定的交往,但语焉不详。通过挖掘相关文献,梳理他们各自佛教活动的线索,标注他们交往的结合点及其情形,从而认为他们聚合约四年,时在谢灵运初隐始宁东山...
关键词:谢灵运 昙隆 交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