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720004)

作品数:6被引量:1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杨国荣姜家君傅小凡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汉论坛》《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视域本体成人工夫为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广义视域中的“学”——为学与成人被引量:8
《江汉论坛》2015年第1期32-39,共8页杨国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的认知基础与结构研究"(项目号:10&ZD06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实践智慧:历史与理论"(项目号:11JJD720004)的阶段性成果
"为学"在宽泛意义上既涉及外部对象,又与人相关,"成人"则指成就人自身。狭义之"为学"主要与知识的掌握和积累相联系,以"成人"为指向的广义之"为学"则以知与行的统一为其内容,这一视域中的"为学"与"成人"相应地意味着在知与行的展开过程...
关键词:为学 成人 本体 工夫 
价值观视域中的天人之辩被引量: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7,149,共7页杨国荣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的认知基础与结构研究"(10&ZD064);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实践智慧:历史与理论"(11JJD720004);上海市社科创新基地华东师范大学"文化观念与核心价值"项目
从价值观的视域看,天人之辩既涉及人自身的存在,也关乎人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在人的存在这一层面,儒家注重化天性为德性,道家则以维护和回归天性为指向,二者各有所见,也蕴含自身的问题,合理的取向体现在超越天性和德性之间的对峙和分离;...
关键词:天人之辩 自然原则 人道原则 
《金瓶梅》中的身体叙事与女性生存困境被引量:3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92-97,共6页姜家君 傅小凡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1JJD720004)
《金瓶梅》中的身体叙事,是对传统中国两性关系的深刻揭示,尤其展现了女性的生存境遇。在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与话语系统下,女性只能沦为依附性的"他者",身体则成为她们此在的唯一生存样式,从而暴露了女性的生存困境与悲剧命运。
关键词:《金瓶梅》 女性 身体叙事 生存困境 
明代“情”范畴的本体转向与世俗审美表现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74-80,共7页姜家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1JJD720004)
明代心学兴起,"情"这一范畴在儒家思想中也开始从边缘位置向本体转向,在文学中一方面表现为以"至情"、"真情"为内容的主情派思潮;另一方面,在下层文人与新兴市民阶层的推动之下,"情"走向了以"情欲"为本的世俗化审美过程。
关键词:明代  本体 审美 
形上原理与价值原则——《老子》哲学中的道与自然被引量:4
《江汉论坛》2013年第5期16-21,共6页杨国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的认知基础与结构研究"(10&ZD06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实践智慧:历史与理论"(11JJD720004)的研究成果之一
在《老子》的哲学系统中,天道观意义上的形上原理与人道观视域中的价值原则呈现内在的相关性。就天道观而言,《老子》以道为第一原理。作为存在的终极根据,道非人格化或目的性的存在,而是以自然为其本真形态,所谓"道法自然"便表明了这...
关键词: 自然 形上原理 价值原则 
《中庸》的人生美学初探被引量: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35-39,共5页傅小凡 姜家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实践智慧:历史与理论"(11JJD720004)
《中庸》以"诚"、"礼"、"中庸"三个范畴展现了独特的人生美学路径。"诚"体现为一种不断求索的生命精神,又是人生审美的最高理想与境界;"礼"以合理的生活事实及规范的持久性,使个体的审美心态趋于中正平和,是审美发生的理性基础与必要准...
关键词:《中庸》 人生美学   中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