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90017)

作品数:15被引量:23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浩郭力王晓刚曹亚陈中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黄淮学院盐城师范学院郑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术论坛》《兰州学刊》《天中学刊》《西北人口》更多>>
相关主题:产业转移劳动力就业影响因素失地农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失地农民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龚家铺村为例被引量:30
《城市问题》2014年第1期63-70,76,共9页王晓刚 陈浩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A790017)--中国农村劳动力流迁就业与要素配置失衡应对研究
基于武汉市江夏区龚家铺村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概率选择模型,分析了失地农民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社会关系网、征地补偿款和社会保险参与度等因素对其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就业质量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月收入、工作稳定性、职业声望、职...
关键词:失地农民 就业质量 影响因素 
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土地流转动态不一致分析——基于河南省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调查被引量:4
《西北人口》2013年第5期63-68,共6页陈浩 陈中伟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A790017);2012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2B675);2012年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课题(项目编号:2012KYZD05)
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土地流转动态不一致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瓶颈。本文首先对劳动力迁移与土地流转行为进行分类,分析二者动态不一致及趋于同步的影响因素,得出土地自用机会成本、劳动力城市永久收入和城市生活成本是决...
关键词:劳动力迁移 土地流转 动态不一致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不一致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86—2010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被引量:19
《财贸研究》2013年第5期32-38,共7页陈浩 陈中伟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劳动力流迁就业与要素配置失衡应对研究"(10YJA790017)
通过对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规范分析,并利用1986—2010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具有不一致性;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模式下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是造成二者不一致的重要原因;提高...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 土地流转 城乡统筹 
产业转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中国就业变动机制的区域差异分析被引量:5
《统计与决策》2013年第7期131-134,共4页王晓刚 郭力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0YJA7900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引进人才启动金课题(90407003104);201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2011B0204)
随着2000年以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的相继实施,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持续缩小,产业转移进程加快,劳动力回流态势明显,经济增长方式愈发依赖投资与出口。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就业变动机制表现出新...
关键词:就业 产业 劳动力 经济增长 
城郊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差的影响因素——以郑州市为例被引量:17
《城市问题》2013年第2期68-73,共6页王晓刚 陈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A790017)--中国农村劳动力流迁就业与要素配置失衡应对研究
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不仅取决于其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而且取决于其能否在生活方式、社会心理与情感、文化价值观念上实现与城市社会的同构,实现农民市民化的自我身份认同。对郑州市城郊328户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显示,失地农民虽...
关键词:身份认同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城市适应性 
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阶段差异被引量:8
《城市问题》2013年第1期16-19,31,共5页郭力 陈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A790017)
对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阶段差异进行了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分析,在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驱动因素各有不同。一般地说,投资对城市化的促进弹性不高且呈下降趋势;工业发展在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化的中后期,第三产业的...
关键词:城市化 动力机制 分位数回归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困境与安置模式被引量:21
《学术论坛》2012年第10期124-127,133,共5页王晓刚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劳动力流迁就业与要素配置失衡应对研究"(项目编号:10YJA790017);200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引进人才启动资金课题"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模式研究"(项目编号:90407003104)
失地农民大量地、集中地从农业转移出来,失去土地后如何就业成为失地农民面临的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表现为数量巨大且分布不均;就业渠道狭窄;收入缺乏稳定性;隐性失业显性化;就业意愿差异较大等方面,...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 现状 困境 安置模式 
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就业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基于1999年~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2
《经济经纬》2012年第3期40-44,共5页郭力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0YJA79 0017);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FJJ044);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1240045020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引进人才启动金课题(90407003104)
在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回流背景下,我国各省就业有β收敛特征。固定资产投资对中西部的就业贡献大于东部。中西部的FDI占GDP比重上升较快,对外开放度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有效促进了就业增长。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的正相关关系仅在东部表现明...
关键词:就业 产业转移 劳动力 FDI 
基于可雇佣性视角的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结构及维度研究——以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为例被引量:6
《农村经济》2012年第4期94-98,共5页王晓刚 陈浩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劳动力流迁就业与要素配置失衡应对研究"(编号:10YJA790017);200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引进人才启动资金课题"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模式研究"(编号:904070031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选择政府安置就业的失地农民(本文仅指被动性失地的农民)为研究对象,从职业认同、环境适应性、社会支持网和人力资本四个维度对其非农就业后适应性状况进行了实证调研分析,以期能透析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失调的表征与缘由,进而构思相...
关键词:可雇佣性 失地农民 就业能力 
“双转移”趋势与城镇化模式转型被引量:36
《城市问题》2012年第2期71-75,共5页陈浩 郭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A790017)
基于近年来产业梯度转移加速及劳动力回流中西部就近务工的趋势,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应当重视发挥劳动力的驱动作用,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推动力度及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中西部要立足于延续和扩大劳动力比较优势,以承接、发展劳动密集型...
关键词:城镇化 产业转移 劳动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