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ZH010)

作品数:6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越红裴磊董立娟王宇石张宁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电影文学》《当代电影》更多>>
相关主题:电影声音审美接受观众感知系统沉浸性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技术进步下电影声音媒介的审美接受特征——从感知到沉浸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2年第13期12-13,共2页董立娟 张宁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沉浸性体验:1908-2008中国百年电影声音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YJAZH010)
本文是对技术不断进步下的电影声音的审美不同接受方式的嬗变进行分析,从早期“入乎其内”。在追求技术本位中电影声音听觉感知的审美接受,到“出乎其外”,模拟技术中电影声音对于画面视觉延展的感悟接受,再到数字技术发展下“入内...
关键词:技术 审美 沉浸 
新时期中国电影声音:快速发展(1977—1990)中技术系统演进与观众观影方式的改变被引量:2
《当代电影》2011年第12期99-102,共4页陈越红 王宇石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沉浸性体验:1908-2008中国百年电影声音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ZH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主要探讨电影声音技术演进与观众观影方式变化的互动如何促进了新时期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重点研讨了1977—1990年电影声音技术发展的三段进程和中国电影声音艺术创作带来观众观影方式的改变。本文提出了观者的"沉浸性体验"从感觉...
关键词:电影声音 技术演进 观影方式 沉浸性体验 
艰难成长(1908—1949)中的中国电影声音技术历史演进与观众的感知
《当代电影》2011年第12期103-106,共4页董立娟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沉浸性体验:1908-2008中国百年电影声音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ZH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对1908—1949年间中国电影声音技术的发展与受众对电影声音的感知进行分析,着重论述了中国电影声音在技术不断变化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音乐对电影声音"情绪"还原到音响对真实"场"效应还原再到语言对故事情节"情境"真实还原的三个质...
关键词:电影声音 技术 真实 
观影方式改变下人类身体感知系统的自然性与当代媒体的传播体验性研究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11年第12期106-108,共3页裴磊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沉浸性体验:1908-2008中国百年电影声音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ZH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从人类身体对媒介传播感知方式的差异和发展、当代媒体的传播体验性表征、当代媒体的审美接受分析三个方面的论述,为当代媒介的发展画了一个大致的图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样既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历史缺陷,又可...
关键词:新媒体 传播 观影方式 审美接受 
数字时代下中国电影声音:跨越百年(1990—2008)中数字技术围绕下的观众身体沉浸性
《当代电影》2011年第12期109-110,共2页高明慧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沉浸性体验:1908-2008中国百年电影声音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ZH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观众沉浸性体验不仅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态度。电影声音的发展是永远紧跟着科学技术的步伐,电影跨越百年的今天走进了数字时代并开创了新的高峰。数字技术的介入必将进一步使运动着的画面增添韵味,进一步增强电影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
关键词:数字时代 电影声音 身体 沉浸性 
数字技术电影声音沉浸性审美接受与人类身体感知系统的自然性被引量:8
《当代电影》2011年第9期134-138,共5页陈越红 裴磊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沉浸性体验:1908-2008中国百年电影声音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ZH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从中国当代电影声音的情感表现出发,结合当代电影的艺术呈现与技术选择,讨论数字化电影声音技术到底创造了什么,数字化电影声音与人类的听觉形式快感又有哪些契合。历史上的身体进化与人对美的需要息息相关,在新的时代应该如何看待...
关键词:数字技术 电影 声音 艺术问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