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31080)

作品数:41被引量:763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崔之久杨晓燕夏正楷乌兰图雅郑景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河北省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冰川冻土》《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人地关系孢粉分析西辽河流域清代气候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第四纪科学与环境考古学被引量:7
《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第2期231-239,共9页杨晓燕 夏正楷 崔之久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黄河上游全新世特大洪水多发期及其对古人类社会的影响"(编号:40401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新世中期黄河中下游及其周边地区灾害事件研究"(编号:4017109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北方历史时期人地作用机制研究"(编号:49831080);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我国西部民和盆地史前灾害事件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编号:20030001100)资助
由于第四纪包含了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全部历史,第四纪研究成为环境考古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纪科学作为环境考古的一种研究手段,对于考古学家而言,其目的是获取更多的考古资料和更多的考古学信息,对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法则提供更多的...
关键词:第四纪科学 环境考古 古人类 环境演变 
Prehistoric disasters at Lajia Site,Qinghai,China被引量:17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3年第17期1877-1881,共5页YANGXiaoyan XlAZhengkai YEMaolin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Grant Nos.40171096 and 49831080);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Grant No.2001BAS05B05).
Lajia Site, located near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border of Qinghai Province and Gansu Province, is a large-scale site of the Qijia Culture. In 2000 and 2001, archaeologists excavated an unusual s...
关键词:中国 青海 Lajia遗址 史前时期 自然灾害 洪水 地震 人类骨骼化石 
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被引量:111
《科学通报》2003年第11期1200-1204,共5页夏正楷 杨晓燕 叶茂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171096);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批准号:49831080);科学技术部“十五”国家重点攻关研究(编号:2001BA805B05)项目资助.
通过对位于黄河上游甘青交界处官亭盆地的喇家遗址及其周边地区一些地质现象的观察,发现当时该地区发生了以黄河异常洪水和地震为主,并伴有山洪爆发的群发性自然灾害,这场自然灾害导致了喇家遗址的毁灭,其中黄河异常洪水可能是史前人类...
关键词:喇家遗址 齐家文化 史前灾难事件 群发性自然灾害 
辽代西辽河冲积平原及邻近地区的湖泊被引量:9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第1期131-138,共8页王守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 4 98310 80 )阶段性成果
辽代前期西辽河冲积平原上有许多较大湖泊 ,但辽代后期这些湖泊不见于记载 ,反映了辽代西辽河流域的湖泊与环境有很大变化。辽代独特的人文地理现象——“捺钵”制度 。
关键词:辽代 西辽河流域 湖泊 人文地理 自然环境 "捺钵"制度 
华北北部花岗岩风化穴形成机制与环境意义被引量:25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1期120-128,共9页李德文 崔之久 李洪江 南凌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49831080);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9800014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通过对华北北部3个地区花岗岩风化穴的调查研究,对其形态类型和成因作了详细讨论.研究区风化穴从形态上可分为底穴型(锅穴)、沟槽型、边墙型以及前三者的组合.根据形态特征分析,首次提出锅穴主要与局部岩面上大气降水的长时间停留有关;...
关键词:华北北部 花岗岩 风化穴 形成机制 环境意义 形态类型 底穴型 沟槽型 边墙型 
近2000年来内蒙后套平原黄河河道演变被引量:31
《地理学报》2003年第2期239-246,共8页李炳元 葛全胜 郑景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3108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通过遥感影像、地貌沉积、历史文献与地图等相关资料分析集成研究,将后套平原分为西部冲积扇平原,东部是泛滥冲积平原,并详细探讨了近2000年来本区黄河河道的演变。公元前2世纪时,后套西部平原南(上) 冲积扇停止发育,北(下) 冲积扇河道...
关键词:黄河 河道演变 后套平原 内蒙古 地貌 遥感影像 地图 
论中国北方畜牧业产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被引量:15
《地理研究》2003年第1期89-95,共7页韩茂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 0 710 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98310 80 )
畜牧业是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生产部门 ,早期的畜牧业属于放养型 ,依托定居农业而存在 ,游牧业的产生晚于放养型畜牧业 ,并与定居农业完全脱离。导致畜牧业从原始农业中分离 ,并由放养型过渡到游牧型与气候变迁有直接关系。本文以内...
关键词:畜牧业 产生 环境 中国 北方 农业 气候变迁 
山西大同、内蒙古鄂尔多斯冰楔、砂楔群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20
《冰川冻土》2002年第6期708-716,共9页崔之久 赵亮 Vandenberghe J 张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498310 80 )资助
研究了山西大同、内蒙古东胜和乌审旗地区发现的大量冰楔假型、砂楔、寒冻裂隙和南部白城子附近的冰卷泥 .根据这些冰缘现象 ,并参考前人工作成果 ,划定了晚更新世晚期末次冰期时多年冻土的南界 ,并根据所获得的年代资料划分了 4次冰缘...
关键词:山西 内蒙古 冰楔假型 砂楔 冰卷泥 晚更新世 冰土 
清代科尔沁农耕的发展及其支持条件被引量:2
《人文地理》2002年第6期93-96,共4页乌兰图雅 阿拉腾图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98310 80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0 0 0 130 5 )资助
清代是近几个世纪以来科尔沁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的一个转折点。文章通过复原清代科尔沁垦殖的出现及其扩展过程 ,总结出该时期科尔沁农耕发展的时空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耕发展的自然和人文诸影响因子。研究还表明 :通...
关键词:科尔沁草原 垦殖 支持因子 清代 
清代热河地区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格局的形成被引量:16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108-115,共8页颜廷真 陈喜波 韩光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 983 10 80 )与面上项目 (4 0 2 71113 )
清初政府为了管理热河地区蒙古诸部 ,实行了盟旗制度。随着蒙地的开垦 ,汉人移居 ,为了加强管理 ,府厅州县遂之设立 ,从而出现了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分布的格局。
关键词:热河地区 盟旗和府厅州县 交错格局 清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