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X010)

作品数:17被引量:3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举庞立生吴冬杨宏祥李威娜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天府新论》《学术交流》《内蒙古社会科学》《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现代性批判文化自觉回应自我意识公共理性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双重向度与独特视域——回应赫勒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后现代主义批评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5-10,共6页刘爽 庞立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X010)
在现代性批判的界面上,正义构成了马克思和赫勒反思现代人性状况的共同话题。赫勒对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但她并未真正领会到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真实主题和双重向度,割裂了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完整内涵。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包含...
关键词:马克思正义思想 双重向度 独特视域 后现代主义 
秩序的“立”与“破”——从社会治理思维方式转向论“新常态”被引量:3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110-115,共6页刘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及其问题研究(12BZX010);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工程项目):马克思社会史观的精神向度研究(2015M9)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对秩序的强调始终充斥着本体论情结和常态化思维,力求用社会进化论、客观规律性、整体统一性、稳定可控性等理念范畴来把握社会历史运行态势。近代以来,日益盛行的资本逻辑以物化思维遮蔽了人化思维,理性化的社会秩序...
关键词:常态思维 社会秩序 新常态 社会治理 思维方式转向 
“现代性”批判的根本视阈:人的生存方式——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微观视阈被引量:4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58-64,共7页杨宏祥 庞立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及其问题研究"(编号:12BZX010)
对"现代性"问题的探讨往往容易陷入以"宏大叙事"对抗"宏大叙事"而后又导致更为严重的"现代性"问题的窘境,致使探讨常常陷入僵持而难以深入。为避免这种理论偏颇,就必须超越"就事论事"的惯常思维方式而返回到哲学开端,对哲学的根本追问...
关键词:哲学追问 现实生存 现代性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生存方式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个体精神生活困境及其重构被引量:2
《学术交流》2016年第7期165-170,共6页李威娜 刘举 
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大众精神生活的异化及其现代批判"(UNPYSCT-20150);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及问题研究"(12BZX010);吉林省社科基金马工程项目"马克思社会史观的精神向度研究"(2015M9)
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文化消费已成为当代个体寻求精神自我的重要策略。然而,在拜物教思维境遇中,个体的文化建构却局限在自我意识层面,并难以摆脱文化资本逻辑的束缚。在颠覆传统并向商品化、休闲化发展过程中,大众文化表现出了活力...
关键词:大众文化 文化消费 精神生活 社会批判 
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现代性批判意蕴——兼回应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批评被引量:1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246-250,共5页庞立生 聂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BZX01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资助项目(NCET-12-0817)
劳动论题是马克思和阿伦特的共同话题。但劳动概念在阿伦特和马克思那里却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阿伦特对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但这种批评却并未真正理解马克思批判性劳动理论的真实内涵。我们需要回应和反思阿伦特对马克...
关键词:劳动理论 现代性批判 政治哲学 
历史解释的界限——韦伯对庸俗唯物主义者“经济决定论”的批判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4期255-258,共4页刘举 庞立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X010);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B8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4ZZ2137)
第二国际庸俗唯物主义者们的"经济决定论"具有一元论、还原论等特点,以及自然主义倾向。韦伯从价值中立立场出发,认为庸俗唯物主义者把"价值与事实"、"形式与实质"、"观察者与行动者"混淆在一起,超出了历史解释的界限。其实质是对"经济...
关键词:经济决定论 韦伯 方法论批判 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试论美国价值观的新教文化内涵及二元困镜被引量: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39-43,共5页吴冬 刘举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2BZX010);吉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4B005)
美国价值观具有新教文化基因,且内在地结合了理性的世俗精神与宗教的超越意识。美国价值观的输出偏好体现了宗教的救世色彩,用普世性掩盖了意识形态的渗透企图。因此,价值观的全球性传播也构成了美国新教文化传统的独特使命。美国价值...
关键词:美国价值观 新教伦理 虚假性 功利主义 二元困境 
试论当前高校评价制度与青年教师的生存发展被引量:5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年第11期19-22,共4页刘举 吴冬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2BZX010);吉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4B8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4ZZ2137)
高校评价制度的行政化与量化严重束缚了青年教师的自由发展并使科研与教学相分裂。量化的考评体系和物化的科研激励机制引发了部分青年学者的学术不端行为,特别是精神世界的物化使他们丧失了学术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高校领导层应该转...
关键词:高校评价体系 青年教师 生存困境 学术异化 学术自由 
从文化变迁谈传统文化精神的瓦解与重塑被引量:6
《天府新论》2014年第2期133-139,共7页刘举 庞立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及其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BZX010);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博士扶持项目(项目编号:2013BS26)
文化的现代化不等于反传统,而是立足于那些活着的传统文化精神。从文化变迁理论看,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最持久的灵魂和根基,因此,现代化应该为"文化保守主义"留有一定的空间。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合时宜与现代化的被误...
关键词:文化变迁 传统文化精神 现代化 重塑 
社会系统的异化与精神苦恼的发生机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7-12,共6页王艳华 刘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ZX010);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扶持项目(2013BS26)
现代精神的苦恼源于自我意识的分裂及其与他者意识的对立。那个外化的自我意识沉沦于世并以物化意识和理性意识的姿态同人相疏离。社会系统是自我意识寻求外部确证的产物,但它却作为一种外在性的物质力量支配着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和人与...
关键词:精神苦恼 自我意识 社会系统 异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