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3JJD840009)

作品数:41被引量:586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文军沈东张波吴越菲黄锐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青年学报》《江海学刊》《中州学刊》《上海城市管理》更多>>
相关主题:社会工作城市社区治理城市化社区建设国家与社会关系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贫民窟”概念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基于上海城市发展的考察分析被引量:2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229-235,共7页张波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28);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13JJD840009)
"贫民窟"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失衡而形成的城市空间极化现象。任何现代国家与地区都应当谨防贫民窟现象的发生。基于上海城市发展的考察分析,本研究认为,贫民窟现象确实存在于中国城市的历史记忆中,但因国家政府对贫民窟的精心治理,目前中...
关键词:贫民窟 贫穷 城市化 社会保障 
社区协商议事的本土实践及其反思--以上海市普陀区“同心家园”建设为例被引量:11
《人口与社会》2017年第1期12-23,共12页文军 吴晓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13&ZD04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840009).本文系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政协重点课题“完善社区协商议事机制,推进普陀‘同心家园’建设”的部分成果.在课题调研过程中,得到了上海市普陀区政协和普陀区相关街镇的大力支持,除了本文作者以外,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有钱城乡、宋胜利、周成华、杜玉华、何威、王蔚、易臻真、罗峰等,在此特别鸣谢.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制度性革新,社区协商议事有助于推动一元化、集中式、单线条社区管理向多元化、分散式、网状化社区治理转型,对于协调各方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拓宽居民社区参与渠道、提升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反思西...
关键词:城市社区 基层治理 社区协商 社区管理 社区治理 公共理性 
关系重构:社会工作实务取向的分歧根源及其超越被引量:9
《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5期16-24,共9页文军 高艺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13&ZD04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回到马克思:西方社会结构理论的比较与反思"(13BSH002);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都市的底层社会及其公共治理研究"(13JJD840009)
实践性是社会工作的核心特质和生命力,对社会工作实务取向的分析有助于更完整地看清现代社会工作发展的总体脉络。与以往"个体—社会"二元分析不同,社会工作的实务取向实际上存在个体治疗、人际改善与社会倡导三种类型。对此,尝试从核...
关键词:社会工作 实务取向 分歧 关系重构 
社会工作“选择性服务”现象及其反思被引量:30
《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7期38-45,共8页文军 何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13&ZD04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回到马克思:西方社会结构理论的比较与反思"(13BSH002);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都市底层社会及其公共治理研究"(13JJD840009)
社会工作服务本身带有一定"选择性",但这一特性不应该影响社会工作自身的专业价值取向。在市场化冲击下,服务的最大效益通常决定了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向和方式,因而在实务操作过程中无论是选择容易接触或者介入难度较小的群体作为服务对象...
关键词:社会工作 “选择性服务” 专业化 职业化 
空间正义:城市空间分配与再生产的要义——“小区拆墙政策”的空间社会学被引量:15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第3期16-18,共3页文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043);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840009)
20世纪社会学理论的历史是时间和空间观念缺失的历史,而目前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空间治理危机,越来越呼唤着"空间理论"的回归。如最近出台的有关"城市小区拆墙政策",就考验着我们的理论与实践智慧。因为,城市并非简单的空间,城市空间...
关键词:空间正义 空间分配与再生产 小区拆墙政策 空间社会学 
社会排斥视角下无家可归者问题探究——基于对上海的实地考察被引量:1
《社会发展研究》2016年第2期116-137,共22页张波 
文军主持的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大都市底层社会及其公共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3JJD840009);吴瑞君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大陆新移民回流模式与空间特征研究"(项目编号:14ARK001)的阶段性成果
无家可归现象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基于社会排斥理论视角,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无家可归者的实地考察,从制度性排斥与功能性排斥两个维度揭示了无家可归群体形成的社会机制。研究发现,无家可归实质上是社会失序的一种表现,其根源在于社...
关键词:无家可归者 社会排斥 制度排斥 社会救助 
“非转农”:逆城市化的本土实践与现实反思被引量:14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98-105,共8页沈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13&ZD043)阶段性成果;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都市的底层社会及其公共治理研究"(13JJD840009)阶段性成果
城市化进程中,当代中国发生了以"非转农"为实践形式的逆城市化流动。"非转农"的逆城市化,主要涉及三类具有明显区分度的群体,分别是:农村籍青年大学毕业生群体、实现"农转非"的新市民群体、资本下乡形式的老市民群体。"非转农"的逆城市...
关键词:农转非 非转农 逆城市化 城市化 户籍制度 城乡关系 
灾区重建过程中的社会记忆修复与重构——以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增能服务为例被引量:18
《社会学研究》2016年第2期170-193,共24页文军 何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012;13&ZD04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84000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SH002)的资助
在灾区重建过程中,社会记忆的修复和重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使受灾民众尽早走出灾害阴影。运用专业社会工作增能方法对灾区社会记忆修复和重构的实质在于对社区原生和内生力量的增能。本文以上海社会工作服务队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进行...
关键词:灾区重建 社会记忆 社会工作 增能 灾害社会工作 
从榜样教育到共同体精神培育:社会道德教育模式的转变--以“最美现象”为例被引量:13
《中州学刊》2016年第4期95-100,共6页张波 陆沪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都市的底层社会及其公共治理研究”(13JJD840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社会信任模式与机制研究”(11&ZD149)
作为一种古今中外通用的教育模式,榜样教育在教育特别是德育领域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从道德社会学的角度考察,"最美现象"实质上是一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实践。与传统榜样教育不同的是,"最美现象"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把传统知识...
关键词:最美现象 榜样教育 共同体精神 道德教育 
超越分歧:社会工作整合理论及其应用被引量:29
《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75-83,共9页文军 吴越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项目编号:13&ZD04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回到马克思:西方社会结构理论的比较与反思"(项目编号:13BSH002)等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大都市的底层社会及其公共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3JJD840009)
日趋多元的社会工作理论并未真正带来社会工作的繁荣,反而因未能统一的多元性产生了知识传统和服务形态上的深刻分歧,继而使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有效性深陷囹圄。如何超越以往社会工作内部分割运行的专业发展困境,从而在复杂风险和问题...
关键词:社会工作 整合理论 内在分歧 理论运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