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福特基金

作品数:23被引量:14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崔海洋熊正贤彭福荣罗义群周先容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长江师范学院吉首大学凯里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青海民族研究》《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思想战线》更多>>
相关主题:侗族苗族黄连本土生态知识水资源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内蒙古牧区能源开发与文化传承研究
《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第4期116-119,共4页乌云毕力格 
国际福特基金"内蒙古草原地区工矿开发及其社会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项目成果
现代化与传统之间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辩证关系,而这层关系的认识则随着对现代性的理解而变化。当现代性单纯的被理解为征服大自然,获取更多财富的时候,将会导致人类精神财富的巨大代价,引发一系列问题,甚至危及到人类自身的存续...
关键词:牧区 能源开发 文化传承 
重庆地区黄连资源调查及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被引量:5
《时珍国医国药》2012年第2期471-473,共3页周先容 彭福荣 熊正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No.04XSH009);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No.KJ091314);国际福特基金环境与发展研究项目(RLER)子课题
目的通过对重庆地区黄连的开发利用历史、资源现状、分布、生境特征的调查,为黄连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核对标本的基础上,采用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报道和总结了重庆地区黄连的开发利用历...
关键词:黄连 资源 可持续利用 重庆 
石柱黄连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被引量:4
《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第2期221-227,共7页周先容 彭福荣 熊正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XSH009);国际福特基金环境与发展研究项目(RLER)子课题;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KJ091314)
石柱黄连是特产于渝东南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地理标志产品,其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产量巨大,在黄连(Coptis chinensis)行业拥有很高的地位。运用民族植物学原理和方法,调查研究了石柱土家族管理和利用黄连的传统知识和经验。介绍了...
关键词:石柱黄连 黄连 石柱 民族植物学 土家族 
巴尔虎蒙古族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实践被引量:4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30-35,共6页兴安 
国际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内蒙古牧区工矿开发对社会经济文化与生态环境之效应评估研究"(1095-0149)
巴尔虎是蒙古族中的一个重要支系,文献资料和田野经验显示,他们的族群认同是在"历史记忆"、与他者群体交往的实践、祭祀仪式中的认同、内部分支与整体认同等基础上实践和强化的。
关键词:巴尔虎蒙古族 历史记忆 认同实践 
侗族地区引种杂交稻引发森林生态蜕变的文化思考——以贵州省黎平县黄岗村为例被引量:4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0年第4期344-348,共5页崔海洋 姜大涛 
国际福特基金项目;贵州大学博士基金项目
黄岗侗族居民世代执行糯稻种植为主、林粮兼作的传统生计。由于该地地理位置偏僻,这种传统生计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至今。近年来,在经历"糯改籼"、"籼改杂"政策时,因引种了部分杂交稻,不仅导致当地侗族传统农事操作节奏被打乱,周围的森...
关键词:文化偏见 杂交稻引种 农业政策 森林蜕变 
生物污染受损程度的评估依据
《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72-75,共4页杨成 杨庭硕 
湖南吉首大学国际福特基金环境与发展研究项目<中国西部各民族地方性生态知识的发掘;传承;推广及利用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批准号:1076-0877
评估生物污染的受害程度,必须从民族文化出发,并因民族而异,不同的民族对待同一污染物种具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因此,各民族评估生物污染的受害程度也不相同。本文通过分析苗族对待紫茎泽兰和傣族对待橡胶树这两个案例来证实上述观点,并呼...
关键词:生物污染 受害程度 评估 民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保护语境下的控拜苗族银匠调查被引量:4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年第2期119-124,共6页毛家艳 
国际福特基金环境与发展研究项目"中国西部各民族地方性生态知识发掘;传承;推广及利用研究"(RLER1075-0877)阶段性成果
白银首饰的制作工艺是苗族非物质文化的标志性项目。国内外对传承和保护此项工艺呼声很高,但提出的保护对策却常常照搬国外的做法。通过对控拜村的田野调查获知,苗族的此项传统工艺本身是多元文化互动运行的产物,也是特定时代背景的产物...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 银饰制作工艺 传承与保护 
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勒俄特依》和“古则鲁则”仪式等为例被引量:3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年第2期2-8,共7页马尔子 
国际福特基金环境与发展研究项目"中国西部各民族地方性生态知识发掘;传承;推广及利用研究"(RLER1075-0877)阶段性成果
新世纪以来从政府的层面到学者的层面,生物多样性保护引起很大关注,不过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似乎都是横向的,直观的,现实的。人们忽略了纵向的,客观的,传统的与深层文化交织在一起的环保思想。通过彝族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对与生物多样性保...
关键词:彝族 传统知识 生物多样性 宗教信仰 保护 
“代田法”新解——汉族农业遗产的个案研究被引量:10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年第2期9-15,共7页邵侃 
国际福特基金环境与发展研究项目"中国西部各民族地方性生态知识发掘;传承;推广及利用研究"(RLER1075-0877)阶段性成果
我国幅员辽阔,各生态类型的空间分布错综复杂,即便是汉族的农业遗产,其适应的生态对象也客观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为了使汉族农业遗产能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的生态建设,需要对中国农业遗产的生态适应价值以及农耕技术流变的社会政治背景...
关键词:代田法 畎亩制区 田法 汉族农业遗产 
调整科研取向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5期118-119,共2页杨成 
湖南吉首大学国际福特基金环境与发展研究项目--中国西部各民族地方性生态知识的发掘;传承;推广及利用研究(立项批号:1076-0877);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启动项目:冲突如何迈向和谐:转型期贵州省农村土地纠纷化解问题研究(黔农科合[人才]08027)
分析了外来物种引起的各种无法清除的生物污染的原因及对策,用贵州省金沙县引种外来树种和贵州麻山地区利用本地造纸植物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等案例,认证导致生物污染是由于我们的科研思路出现了偏差。只要改变科研思路,以及尽量利用本...
关键词:外来物种 生物污染 本土生态知识 转变观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