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0-XZ11007)

作品数:3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于艳玲姚雯雯吴同华更多>>
相关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中国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理论版)》更多>>
相关主题:教师能力教育实践农村从教能力培养研究师范生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农村从教能力培养研究被引量:4
《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第6期63-65,共3页姚雯雯 孙莹 
2010年度黑龙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批准号:10-XZ11007)<地方高师院校农村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已经成为吸纳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毕业生的重要途径。目前,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主要还是按照城市教师模式,与农村教师要求相差甚远。地方高师院校应在课程设置、新技术应用、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增加相应内容,使学生适...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 师范生 教师能力 教育实践 
论课程文化的本质特征被引量:1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年第7期78-80,共3页于艳玲 吴同华 
黑龙江省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10-XZ11007);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改工程项目课题(11-XJ120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程文化不断为课程改革提供源动力,课程改革在创新与探索中丰富和提升课程文化的内涵。”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出台成为新课改的助推力,其实质就是建构新的课程文化。
关键词:课程文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本质 2001年 源动力 课改 
高师课程学生个人意义的探讨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1年第1期84-86,共3页于艳玲 
黑龙江省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地方高师院校农村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0-XZ11007);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改工程项目"<激光原理及应用>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09YQ-09319)的阶段性成果
高等师范教育课程中学生个人意义的生成,对高等师范院校改变学科本位思想,促进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且有利于满足基础教育新课改对研究型师资的需求。高师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要充分考虑到对学生的个人意...
关键词:高等师范 课程 学生 个人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