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11YS244)

作品数:6被引量:1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孔祥成刘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农史》《安徽史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江苏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国民政府灾后重建1931年江淮大水民国时期1931年江淮水灾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助人自助”与“建设救灾”——1931年江淮大水灾后重建观念及其措施研究被引量:3
《中国农史》2012年第4期80-89,共10页孔祥成 刘芳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救灾机制研究>(批准号为11CZS039);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1年度科研创新项目<启示与借鉴:民国时期的灾后重建机制研究>(批准号为11YS24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J51703)
民国时期灾害频仍,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政府和社会各界重新思考救灾问题,中国传统的救灾思想进一步转型,"变救为助"、"教养兼施"逐渐成为民国灾害救助的主导理念。这一理念在灾后重建的机制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以工代赈、以贷代赈、以...
关键词:1931年大水 灾后重建 以工代赈 以农代赈 以助代赈 
从1931年大水看国民政府的防灾机制建设被引量:3
《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230-235,共6页孔祥成 刘芳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救灾机制研究>(11CZS039);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1年度科研创新项目<启示与借鉴:民国时期的灾后重建机制研究>(11YS24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1703)的资助
灾害通常会带来损失,影响社会发展。但辩证地看,灾害也会警示世人居安思危,促进包括防灾技术和风险意识在内的社会机制的进步。1931年江淮洪水,既是天灾,又和人祸密不可分。连年的兵灾战祸,社会的失控,盲目的开发,仓政的衰落,农民经济...
关键词:1931年大水 国民政府 灾后重建 
1931年大水灾与国民政府应对灾害的资金筹募对策被引量:6
《安徽史学》2011年第3期103-109,共7页孔祥成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民国时期灾害应急救助机制研究--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项目批准号为2008ELS00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1年度科研创新项目<启示与借鉴:民国时期的灾后重建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1YS244)的阶段性成果
1931年江淮大水席卷江淮流域8省2市,直接冲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和赋税重心。正忙于"统一"和建设的南京国民政府,此时不得不组建救济水灾委员会这一事权极大的中央专门救灾机构,以财政部部长宋子文为委员长,以经济中心上海为总部驻地...
关键词:国民政府 1931年江淮水灾 筹募对策 
1931年大水灾与政府的粮食调控政策被引量:2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44-150,共7页孔祥成 
上海市教委2011年度科研创新项目(11YS244);第4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5064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基金(2008ELS002)
1931年江淮大水之后的粮食调控,彰显出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诸多要素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灾区粮价,中央政府则从源头和大局的角度对地方的粮食流通进行宏观调控,并对粮食的运输给予优惠政策和便利措...
关键词:政府救灾 粮食调控 1931年大水灾 市场调节 
民国时期政府救灾的粮食调控政策及措施——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被引量:2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2期62-71,共10页孔祥成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1年度科研创新项目<启示与借鉴:民国时期的灾后重建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为11YS244);第4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民国时期灾后重建机制研究>(2009045064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民国时期灾害应急救助机制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为2008ELS002)
1931年江淮大水粮食调控,彰显出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诸多要素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灾区粮价,中央政府则从源头和大局的角度对地方的粮食流通采取宏观调控,并对粮食的运输给予优惠政策和便...
关键词:政府救灾 粮食调控 1931年江淮大水 社会动员 市场调节 
从1931年大水看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救灾关系博弈被引量:1
《中国农史》2011年第2期112-121,共10页孔祥成 刘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2011年度科研创新项目<启示与借鉴:民国时期的灾后重建机制研究>(11YS24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民国时期灾害应急救助机制研究--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青年基金(2008ELS002);第4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民国时期灾后重建机制研究>(20090450645)
1931年大水救济,国家吸收了义赈精英,组成了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水会),借鉴采用了义赈经验,在此基础上,对中央与地方在救灾中的关系重新定位。一方面在机制的设计中,重组一套自上而下的中央救灾军,将救灾指挥权和调度权...
关键词:1931年大水 中央与地方 博弈与整合 国水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