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YS0508)

作品数:7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省民黄振林邹晓春邹红梅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民族艺术》《艺术百家》《四川戏剧》《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牡丹亭》汤显祖改编昆山腔剧作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从全本戏到折子戏--对《牡丹亭》改编的传播学解读被引量:5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118-125,共8页王省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YS0508
全本戏和折子戏是明清戏曲在舞台演出中的两种主要形式,这两种形式在康乾盛世实现了转换。本文以《牡丹亭》的改编为研究对象,对其改编形式进行传播学的解读,并探讨两种改编形式的转换与明清戏曲传播之间的内在关联,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
关键词:改编 《牡丹亭》传播 折子戏 全本戏 
《牡丹亭》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被引量:1
《民族艺术》2008年第1期107-110,共4页王省民 邹红梅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YS0508。
《牡丹亭》的传播资料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尤其是在民俗文化中的传播,不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考察《牡丹亭》的传播情况,初步评估民俗文化在《牡丹亭》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牡丹亭》 传播 民俗文化 
改编在戏剧传播中的价值——从汤显祖对《牡丹亭》改本的批评谈起被引量:2
《四川戏剧》2007年第5期20-22,共3页王省民 邹晓春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YS0508
戏剧的传播,主要不是通过书面阅读的途径,而是通过搬上舞台.由演员表演给广大观众欣赏。要使戏剧能搬上舞台,就必须改编剧本,使剧本适应演出的需要,改编是演出传播的起点。剧本改编往往是在一定的戏曲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改编的过...
关键词:《牡丹亭》 改编剧本 戏剧传播 汤显祖 批评 价值 戏曲观念 审美意识 
从传播学的角度观照《牡丹亭》的演出被引量:2
《艺术百家》2007年第2期22-24,共3页王省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汤显祖戏曲与明代江西声腔研究"(项目编号:YS0508)阶段性成果之一
《牡丹亭》早已家喻户晓,有关的研究著作比比皆是,而从传播的角度去研究的却少见。本文运用传播学的理论来观照《牡丹亭》,重新审视《牡丹亭》演出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认识这一戏剧名著。
关键词:《牡丹亭》 演出 传播 接受 
对《牡丹亭》文本的传播学思考被引量:1
《四川戏剧》2006年第5期77-78,共2页王省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汤显祖戏曲与明代江西声腔研究。项目批准号:YS0508)
关键词:传播现象 戏剧文本 《牡丹亭》 中国古代 汤显祖 文化传播 明清时期 
晚明江西的戏曲面貌与汤显祖剧作的腔调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6-19,22,共5页黄振林 
2005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汤显祖与明代江西声腔研究>(YS0508)阶段性成果
本文认真描述了晚明江西、特别是临川地区声腔变化的基本面貌,对青阳、海盐、昆山等重要声腔在江西的流变情况作了比较细致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就众说纷纭的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国戏曲研究 汤显祖 海盐腔 昆山腔 宜黄腔 
新昆山腔的曲律规范与汤显祖剧作的“失律"被引量:3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301-305,共5页黄振林 
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汤显祖与明代江西声腔研究>(项目批准号YS0508)阶段性成果。
经过魏良辅的改造,新昆山腔具备了“磨调”的唱法和“转喉”的发声技巧,并对曲唱的字声提出了规范要求。而沈璟又在曲谱上对它进行更为苛刻的限定,反使之成为传奇的束缚,限制了剧作家的才情。对唱腔曲牌的“犯律”并不始于汤显祖,只是...
关键词:汤显祖 新昆山腔 失律 曲律规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